【明報專訊】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探討立法要求醫護在公營機構服務一定年期,具體方案至今未公布。醫衛局長盧寵茂昨(20日)稱公院薪酬遠不及私家吸引,近年公院醫生「開檔」私人執業氣氛愈趨濃烈,離職最多是30至39歲醫生,形容情况嚇人,又稱自己仍支持醫生取得專科資格後於公營系統服務一段時間,但「立法就會好極端」。醫衛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質疑私家薪酬吸引之說片面,當局認清真相才能對症下藥;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認為,私醫未必如政府所言「好搵」,醫生離職亦會考慮前景及家庭等,建議從改善晉升階梯入手。
截至今年4月底,過去12個月公院全職醫生流失率為7.1%。盧寵茂昨於港台《舊日的足跡》稱,本港現有逾半醫生在私營市場,服務全港約13%病人,變相不足一半公院醫生照顧近九成病人。他稱留意到公院最近10年離職醫生愈趨年輕,以往以40至50歲的顧問或副顧問醫生離職為主,近年流失最多是30至39歲,又重提出現醫生剛考獲專科便離職的趨勢。
盧稱外出「開檔」氣氛濃 「舉腳」撐專科留任
至於醫生離職原因,盧寵茂稱移民只是其一,近年公院醫生外出「開檔」氣氛愈來愈濃烈,「不去外面『開檔』做私家醫生,好像就你很笨」,認為需扭轉這氛圍,「為何不能在公立醫院做到退休?」同時他指公營體系薪酬與私營「無得爭、肯定輸梗」,故難從調整薪酬增加公院競爭力,反需從醫生專業發展、滿足感等入手。
盧寵茂稱計及實習及專科培訓,大部分專科醫生已在公院工作7年,算是服務的一部分,又說自己「舉腳」贊成醫生考取專科後繼續服務一段時間,但立法強制則很極端,要再與醫專探討其他方式。
相關文章:【醫生人手荒】服務「1至5年」、「11至15年」流失重災 政府擬綁年期留人 公醫協會憂非對症下藥 醫專料不減醫生受訓意欲
林哲玄倡兼職方案 每周兩三日兼吸私醫
林哲玄稱醫生一般約30至32歲考獲專科,認為公院醫生離職主要是欠缺滿足感、不滿公院過多文書工作等,質疑私營市場薪酬更吸引一說很片面,「只有未做過私家醫生的人先講得出」,「有些人說(醫生是)星球人、月球人(即每周或每月收入過百萬元),我出來20年是nowhere near(毫不接近)」。
林建議醫管局向有意離職者提出兼職方案,每周返公院兩三日,相信不少醫生會考慮,該局亦應對自己有信心,毋須擔心醫生「出去試過就更想走」,而方案也可用作招聘現職私醫。他稱醫管局正興建一批日間醫療中心,建議將私醫納入人手規劃,及把部分服務額撥予私醫以較低收費治療私營病人。
相關文章:【醫護不怕辛苦,最怕什麼?】公院8專科醫生流失翻倍 急症麻醉放射科重災 醫管局前高層不覺大量醫生考獲專科即走 冀提供數據
指需顧家體力減 公醫協會籲改善晉升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副會長郭宏駿稱,30至40多歲醫生或已組織家庭和要照顧子女,體力也不如前,未必能經常站在前線、守通宵更,他們離職不單是談錢,認為醫管局重點需考慮改善晉升階梯,讓醫生看見前景。他認為如有其他方案,毋須立法強制年期是好事,至於應否以合約等其他形式執行,他稱最重要是事前諮詢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