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以公立醫院人手流失年輕化等為由,研究綁定醫生考獲專科後在公院服務年期。本報記者分析醫衛局數據,發現2022/23年度離職最嚴重的全職醫生屬在醫管局服務1至5年一群,如剔除部分退休後重聘者,流失最嚴重料屬服務了11至15年的較資深者,共有103人離職,佔同年度流失醫生逾兩成。有關注病人權益者關注中層醫生離職,促醫管局深入了解其顧慮並研究針對方案,指單靠綁年期挽留是不切實際。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下稱公醫協會)會長凌霄志估計,政府最多只能於醫生考獲專科後綁定一至兩年,政策會淪為「象徵式」,無法達至針對流失最嚴重年資者的預期效果。有醫生則憂慮綁年期方案「太辣」,或令大批受訓醫生提早離場,造成人手斷層。負責評核及頒授本港醫學專科資格的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下稱醫專)行政總監鄭仲恒則相信不會降低醫生受訓意欲,但仍需視乎最終方案才能評估影響。
明報記者 張逸羲
醫務衛生局回覆稱政府會探討不同方案,立法強制醫護於公營體系服務年期的建議尚在初步構思階段,待擬定框架後當局會諮詢持份者,以訂定具體內容及時間表。
政府去年提出研究立法綁定公院醫護服務年期,醫衛局長盧寵茂曾談及公院人手流失趨年輕化,有醫生剛考獲專科資格即離職。本報過去半年兩度查詢公院醫生考獲專科後短時間離職數據,醫管局未能提供。
相關文章:【醫護不怕辛苦,最怕什麼?】公院8專科醫生流失翻倍 急症麻醉放射科重災 醫管局前高層不覺大量醫生考獲專科即走 冀提供數據
扣退休後延任者 服務11至15年資深醫生流失最多
醫衛局上月中向立法會公開過去3個年度全職醫生離職前於醫管局服務年期數據。本報整合數據後發現,2022/23年度(截至去年12月的過去12個月)以服務1至5年的醫生流失最多,共106人離職,23人屬顧問、副顧問或高級醫生。
醫管局解釋當中大部分是退休後延任,年期於重聘後重新計算。換言之,若扣減該年資上述職級的醫生,該年度有83名服務了1至5年的醫生離職,令服務了11至15年後離職的醫生成為流失最嚴重一群,共103人離職。
公醫協會:料年資淺離職者多未取專科資格 倘跳至基層醫療也非壞事
本身是公院婦產科醫生的凌霄志分析,該批醫生已在公院工作一定時間,且專科醫生一般須於公院接受至少6年專科培訓,若以服務11至15年扣減受訓6年計算,料該批醫生是取得專科後續留公院5至9年才離職。他參考政府初步提出強制綁定牙醫年期建議,推斷政府或要求醫生考獲專科後留公院一至兩年,若從上述數據推斷,綁年期將無法觸及流失最嚴重年資一群,難達至預期效果。
他表示,如以正常晉升階梯,加入醫管局1至5年的醫生難達至顧問、副顧問及高級醫生職級;若撇除他們,2022/23年度有83名服務1至5年的醫生離職,相信屬未取專科資格者。他認為受訓醫生如選擇私人執業,可加入基層醫療成為普通科醫生,能配合政策發展,未必是壞事。
相關文章:【基層醫療健康藍圖。5大改革方向】明年推「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減公營醫療需求 設《基層醫療名冊》 家庭醫生須登記加入兼每年培訓
醫生恐年期「太辣」 受訓醫生提早走
有剛取得專科資格的公院急症科醫生A就憂慮,如綁年期方案「太辣」,或令大批受訓醫生提早離場,造成人手斷層。
A解釋,醫管局合約屬「正常僱傭合約」,「給通知期就走得」,受訓醫生出路眾多,可跳至私營集團當普通科醫生,或專攻醫學美容、從事大學研究。
醫學會:疫後移民潮趨穩流失減
據醫管局數字,截至今年1月底的過去12個月,全職醫生流失率跌至7.2%,按月跌0.5個百分點,急症科流失率冠絕專科,達10.3%。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表示,急症科於新冠疫情期間尤其辛苦,現時疫情完結,加上近年移民潮轉趨穩定,致整體醫生流失率減少。A則稱該專科私人市場很小,且公院較多危重病人,留在公營體系誘因較大,料流失者大多離港發展,相信綁定年期不足以令急症科醫生萌去意。
鄭志文關注近3年度服務16至20年後離職的醫生增幅最大,由2020/21年度20人,增3倍至22/23年度80人。他憂慮大批有經驗醫生離職,龐大工作壓力落在年資較淺者,若再綁年期是進一步施壓。
相關文章:【紓緩公立醫院醫護人手荒】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率團赴英「搶人才」 招年輕醫生回港執業 消息稱或即場取錄
醫專:料綁定年期不減醫生受訓意欲
醫專早前曾討論綁年期影響,鄭仲恒接受本報訪問稱,初步認為有助增加培訓人手,並相信不會降低醫生受訓意欲,但仍需視乎最終方案才能評估影響。他表示,醫專早前討論時未知悉政府擬於醫生考獲專科前或後綁年期,故討論不算仔細。如獲專科後綁年期,他稱醫專初步認為有助令專科醫生留更長時間教導年資淺者,對專科培訓有正面影響。至於會否憂慮降低醫生受訓意欲,他相信不會發展到這地步,但需視乎最終方案,「兩年、五年或者更長,其實好大分別,都要拿平衡」,日後如有更具體細節,醫專會再討論。
政府曾稱培訓醫生涉大量公帑,被問如何計算培訓專科醫生資源,鄭仲恒稱醫專是自負盈虧營運,收入主要來自院士會費,政府無恒常資助。醫管局資源方面,他稱一般只涉受訓醫生和提供培訓的專科醫生薪酬,惟專科培訓屬在職培訓,「不能簡單說抽4個鐘training(培訓)、4個鐘工作,是滲落去的」,難以分拆計算純用於培訓的支出。他強調受訓醫生不少,提供的服務對醫院是不可或缺。
相關文章:【公立醫院醫護人手荒】政府擬強制醫護在公院服務一定年期 陳肇始稱想法「合理」 倡增誘因留人 建議護士晉升與年資及專科培訓掛鈎、專科醫生專注所長
議員倡做一定年期才准專科培訓
立法會醫衛界議員林哲玄認為專科醫生已在公院工作至少6年,屬過勞最嚴重,綑綁年期是自相矛盾,反問「是不是要綁他們50年?」他憂慮萬一出現特殊情况如醫管局不滿工作表現、上司下屬不合或須離港等,是否不准有關醫生離開,建議從合約入手要求醫生承諾服務一定年期才准接受專科培訓,更易令人接受且彈性較大。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稱,中層醫生離職未必與工作量直接有關,更受工作滿足感、專業發展機會等影響,醫管局應深入了解他們的顧慮,研究針對方案,靠綁年期挽留是不切實際。他關注服務6至10年的醫生流失情况,指他們心境和人生追求與中層醫生不同,即使強制留下也會影響工作投入程度,政府須思考綁年期後可如何令他們更願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