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視藝科技】浸大:視覺化研究中心設全球首個360度LED影院 定期開放公眾「互動」 都大:數碼藝術實驗室開幕 供虛擬沉浸式教學

【明報專訊】從3D、4D至IMAX巨大弧形屏幕等,影院提供的視覺體驗愈趨多元化。浸會大學獲創新科技署撥款成立視覺化研究中心,內設360度LED視覺化影院和180度iDome影院,造價分別為700萬及30萬元。中心正展開為期兩年的「未來影院系統:下一代藝術科技」研究項目,希望每4個月向公眾分享研究成果和開放設施,讓觀眾試與屏幕互動。此外,香港都會大學「數碼藝術實驗室」昨(9日)開幕,實驗室可做不同研究,例如以虛擬沉浸式的方法教授中國文學與文化,讓各院系師生受惠。

浸大視覺藝術院講座教授邵志飛介紹身處的360度LED視覺化影院。影像捕捉技術可追蹤觀眾位置、行為、面部表情等,希望可讓觀眾與影像互動。(鄧佾文攝)
浸大視覺藝術院講座教授邵志飛介紹身處的360度LED視覺化影院。影像捕捉技術可追蹤觀眾位置、行為、面部表情等,希望可讓觀眾與影像互動。(鄧佾文攝)

浸大360度影院由400個LED顯示屏組成 13K×2K解像度 可作演藝媒介

市民參觀M+故宮文化博物館,對沉浸式觀賞技術或不陌生。創新科技署去年撥款3540萬元,讓浸大、城大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開展跨地域研發合作。

浸大視覺藝術院講座教授邵志飛(Jeffrey Shaw)說,浸大的設備有獨特之處,稱中心所設的是全球首個由LED組成的360度影院,由400個LED顯示屏、2600萬顆LED組裝成,像素解像度達13K×2K,全長8米、高4米,最佳容納25名觀眾。他又希望透過設備促進戲劇、歌劇、舞蹈、音樂和運動等表演媒介發展,中心日後擬與浸大音樂學院合作,在影院演奏樂器。

180度iDome影院利用投影技術播放球形照片或片段。圖中正播放浸大視覺藝術院講座教授邵志飛的《海上佛教地圖集》作品片段,以新媒體方式介紹從印度傳入亞洲的佛教文化。(鄧佾文攝)
180度iDome影院利用投影技術播放球形照片或片段。圖中正播放浸大視覺藝術院講座教授邵志飛的《海上佛教地圖集》作品片段,以新媒體方式介紹從印度傳入亞洲的佛教文化。(鄧佾文攝)

相關文章:M+開幕帶動藝術文化人手需求 新一代策展人必備4特質

研捕捉觀眾反應 即時演算互動

邵志飛說,360度LED視覺化影院具備影像捕捉技術,可在360度的環境,追蹤觀眾位置、行為、手勢、面部表情,以至體溫、心跳和聲音辨認等,並記錄數據。他說研究方向之一是了解屏幕內容如何在演算法下跟觀眾「互動」。他以播放跳舞片段為例,稱觀眾戴上感應裝置後,望向其中一名舞者時,會研究透過偵測系統,讓舞者以舞蹈回應。

邵志飛續稱,研究文化藝術的傳統方法是參觀藝術館、博物館和古蹟等,該影院則讓觀眾透過屏幕看到多元內容,例如展示擺放佛像的洞窟,可放大壁畫圖像、天花高處等的建築設計,讓戴上3D眼鏡的觀眾,有逼真和更仔細的參觀、教學體驗。另外,180度iDome影院使用投影技術,中心項目主任范沁榆舉例,影院可供學習人體結構,亦歡迎不同學系與中心合作推展教學活動。

都大數碼藝術實驗室配備「沉浸式CAVE系統」 供研究及數碼藝術培訓之用

此外,香港都會大學「數碼藝術實驗室」昨開幕,實驗室佔地約1700呎,配備360度及270度「沉浸式CAVE系統」。都大校長林群聲說,都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創意藝術學系將利用實驗室做不同研究,設施亦是專為影像設計及數碼藝術課程的學生而設,冀加強他們在成像技術、移動圖像、視覺編程等數碼藝術的培訓。

都大數碼藝術實驗室開幕,冀加強影像設計及數碼藝術課程學生的培訓。(都大提供)
都大數碼藝術實驗室開幕,冀加強影像設計及數碼藝術課程學生的培訓。(都大提供)

林群聲稱該實驗室可做不同研究,例如以虛擬沉浸式的方法教授中國文學與文化,讓各院系的師生也可受惠。校方希望為學生提供新一代虛擬、沉浸式的教學及作品展示環境,讓他們接觸行業內最新技術,為日後事業發展作充分準備。

水墨畫展VR呈現300作品

而設於該實驗室的「全球水墨畫大展延伸展」昨日揭幕,展出300幅由藝育菁英基金會借出的藝術家水墨畫作,由都大創意藝術學系以虛擬實境(VR)方式展示。

都大稱,今日(10日)起至下月7日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有興趣可到以下網址登記預約:http://bit.ly/3VLW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