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處理複雜骨折、切除血管瘤等手術前,需先做電腦掃描或血管造影等術前準備工夫。東區醫院首個複合手術室昨日(29日)啟用,獲捐贈逾4000萬元加設「機械臂血管造影機」及醫管局首個高規格「術中電腦掃描造影系統」,可省卻高危病人「上上落落」不同樓層做檢查和手術的時間,亦大減運送構成的風險,料首年可提供107個「介入手術」。有骨科醫生試用新手術室後預計,日後微創手術的術前診斷和準備,可由現時1小時大減至10分鐘。
免病人多次運送過牀 安全系數大增
東區醫院急症室和放射部設於地下,其他手術室在不同樓層,以往跨專科手術需將病人反覆送往不同樓層做放射診斷(即電腦掃描、X光等)和手術。全新複合手術室位於6樓,可一站式在手術室內做放射診斷和手術,適用於血管、腦神經血管、脊椎和骨科手術等。
東區醫院麻醉科部門主管鄭佩芝解釋,不少需接受介入手術的病人原本情况不穩,要插喉、用呼吸機等,每次運送過牀、「上上落落」均有風險,以往手術後亦要先送返病房或深切治療部觀察,一旦情况有變才再安排放射診斷,既增工序亦耗時;日後同一個手術室處理可大增安全系數,術後亦可立即做放射診斷確保安全。
相關文章:【醫護故事。傑出員工獎得主】服務公院36個寒暑 屯門醫院神經外科部門前主管堅持不放棄 為無數病患帶來康復希望
骨科醫生指術前準備時間大減
複合手術室啟用前,院內醫護可試用和熟習環境。該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骨科)顧問醫生麥仁傑舉例,施行盆腔骨折手術等微創手術要先做電腦掃描和導航等,以繪圖規劃手術過程,最理想需半小時;他試用新手術室後,只花7秒完成電腦掃描和導航,計及繪圖亦只需10分鐘。他補充,若計及以往需上落樓層,「就可能係一個鐘同10分鐘嘅分別」。
神經外科主管料收症可年增兩成
複合手術室昨日首項手術為腦外科手術,由東區醫院神經外科部門主管彭佳源主刀。身兼港島東醫院聯網外科臨牀服務統籌的彭佳源相信,手術室啟用後介入手術需求會增加,舉例說神經外科每年可由處理100個症,增加20至30個症,估計啟用首年可處理107個介入手術,其中近半為血管手術,其他包括腦神經介入、脊椎和複雜創傷手術等,運作暢順後可增加數量。
彭補充,由於新手術室可處理危急跨部門手術,故不能「用滿晒」手術時段,現預留至少一半時段接收急症室轉介病人。
相關文章:【醫護故事。傑出員工獎得主】伊院急症室顧問醫生on call 36年 延退休備疫戰 憶醫護苦况落淚 料下波處理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