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職場共融】殘疾公務員人數及佔比回歸後新低 社福界促訂比例KPI 盼政府帶頭落實共融就業

【明報專訊】根據政府數字,2020/21年度政府共聘請2715名殘疾公務員,佔整體公務員1.53%,人數和比例均連跌7年。殘疾人加入政府困難重重,然而即使獲聘任,也不是一帆風順。重度聽障和輕度肢體殘障的陳小姐(化名)2015年獲政府聘用為文書助理,惟政府未能安排不用接聽電話的崗位,最終她等待逾一年才能入職。同為文書助理、患躁鬱症及焦慮症的王小姐(化名)求職時,因憂慮病歷影響獲聘機會而沒有申報殘疾,最終卻因工作壓力導致病發而無奈申報。社福界期望新政府主動帶頭聘請更多殘疾人,將殘疾公務員比例納入關鍵績效指標(KPI)。

明報記者 鄭啟智

人數較回歸前高峰下跌逾兩成

公務員事務局回覆本報查詢稱,2020/21年度有59名殘疾公務員入職,240人離職。翻查政府多年來聘請殘疾人的數字,自1997年一直呈跌勢,由1998/99年度高峰時3828人,下跌逾兩成至近年不足3000人;殘疾公務員比例在2015/16年度之前維持約2%,此後拾級而下至2020/21年度1.53%。對於不少殘疾人而言,公務員職位代表穩定,不過穩定背後卻有種種辛酸。

相關文章:聽障、視障人士疫境職場再出發 適當培訓、建立溝通 增求職、工作信心

聘書在身不能打工 白等一年「零收入」

今年30歲的陳小姐(化名)先天重度聽障和輕度肢體殘障,大專畢業後兩度投考政府文書助理,於2015年4月獲聘任。由於她不能接聽電話,符合要求的政府職位少之又少,她憶述政府起初沒有通知何時能入職,心情忐忑。結果她一等便是一年,到2016年6月才正式入職。她慨嘆白白等待一年很漫長,有聘書在身難以尋找其他工作,一年「零收入」,僅能依靠微薄的傷殘津貼過活。

先天重度聽障和輕度肢體障礙的陳小姐(化名)做出代表「等待」的手語。因為政府未能安排不用接聽電話的崗位,她獲聘為文書助理後等待逾年才能入職,其間僅靠傷殘津貼過活。她慨嘆一年的等待十分漫長,心情忐忑。(楊柏賢攝)
先天重度聽障和輕度肢體障礙的陳小姐(化名)做出代表「等待」的手語。因為政府未能安排不用接聽電話的崗位,她獲聘為文書助理後等待逾年才能入職,其間僅靠傷殘津貼過活。她慨嘆一年的等待十分漫長,心情忐忑。(楊柏賢攝)

跨越入職的門坎,陳小姐目前負責人事工作,主力處理檔案、輸入資料等,不過部分職責對她而言頗為吃力,例如因為部門人手不足而要協助接待應徵者,惟大部分人不諳手語,她只能以身體語言和書寫與對方溝通。即使是搬運文件、黏貼膠紙、綁繩等文書工作,對於雙手輕度殘障的她也要花上額外工夫。她期望政府能加快殘疾人的入職程序,並為他們安排最合適的職位。

相關文章:【職場共融】失聰學員擔任銷售員 UNIQLO推「Here for U」打造多元共融工作間 3階段助殘疾人士發揮所長

公務員局指要配對崗位安排輔助 或需久等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表示,殘疾人等待入職時間一般較長,因為需時安排配套,入職的先後次序也按考核分數而定,難以優先為殘疾人安排。公務員事務局回應查詢稱,政府會盡量按殘疾人的需要及殘疾情况配對合適崗位,有些個案需時訂購輔助器材,而在個別情况為了作出特別職位安排,獲聘者可能需等候較長時間。

現時公務員申報殘疾的制度屬自願性質,當局一直稱殘疾公務員數字並不完全反映實際情况。研究殘疾人就業問題的港大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副總監陳綺文表示,政府內出現「隱性殘疾」現象,特別是較少需要硬件配套的精神病患者通常不願申報。

患情緒病沒申報 壓力大出錯萌死念

王小姐(化名)2016年患上躁鬱症及焦慮症,翌年考入政府任職文書助理。她說因憂慮病歷影響獲聘機會,沒硬性規定就盡量不申報。「(政府)講就咁好聽,你怎知道實際上是不是(公平)?你是正常僱主都想請正常人,怎會想請殘疾人士?」然而,入職後由於工作性質趕急、工作量大,王受情緒病困擾,工作面對壓力,不時出錯,更曾被上司以侮辱言辭喝罵,例如質疑她「有無帶腦返工」。工作表現欠佳加上巨大壓力,王約一年前情緒病發入院,一度浮現自殺念頭,至今仍要服藥。

為了申請調職,王最終申報殘疾,其後工作壓力減少,不再被上司喝罵。王小姐嘆道從沒想過在政府工作會導致病發,她申請調職至今8個月仍未獲安排,冀政府加快程序。

社福界促訂比例KPI 盼新政府牽頭聘請殘疾人士

殘疾公務員人數和比例連跌7年至回歸以來新低,多個殘疾團體均批評情况不理想。社福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和失明人協進會會長黃俊恒均促請政府就殘疾公務員比例訂立關鍵績效指標(KPI),公務員工會亦表示支持。

特首李家超表示會就新政府施政制訂「百日KPI」。黃俊恒對殘疾公務員人數減少感失望,稱難以評估原因。他說一直有會員反映應徵公務員或政府合約僱員有困難,期望新政府主動帶頭聘請更多殘疾人,將殘疾公務員比例納入KPI,於5年任期內提升至2%。本身是退休公務員的傷殘青年協會副主席何雪梅亦不反對政府訂立指標,強調要合情合理,並希望政府向商界提供稅務優惠鼓勵聘請殘疾人。

相關文章:【殘疾人士就業】七成人支持立法設就業配額 學者籲政府先試行

公務員工會:可仿效社福機構設配額

政府回應稱,目前政策是盡力確保殘疾人投考時享有平等機會,並給予他們優先獲聘的機會。公務員總工會主席馮傳宗認為,部分社福機構就聘用殘疾人設配額,相信在以合適人選居之的原則下,公務員系統也能仿效。

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就業關注組​​前主席趙浩霖是嚴重地中海貧血病患者,多年來申請過百份公務員工作均失敗,亦曾在政府任職合約僱員多年。他不擔心政府推行配額制會令殘疾人變「花瓶」,稱部分人學歷優秀,而對於生活艱苦的殘疾人而言,當「花瓶」能擁有穩定收入,「有好過無」。

學者稱應避「為請而請」 落實共融就業更重要

陳綺文一直研究殘疾人就業問題,她認為政府有能力推行配額制,惟應避免「為請而請」,更重要是落實共融就業概念,為殘疾人提供有意義工作、應有報酬及恰當工作環境。至於為商界提供稅務優惠,她認為本港稅率低,吸引力有限,建議政府採用「社會責任採購」原則,將聘請殘疾人列作中標要求,或為聘用殘疾人的投標者加分,以推動商界增聘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