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科研學者故事。裘槎優秀科研者獎得主】港大學者研新型鎂合金 試兩金屬取代稀土 為減碳排放出力

【明報專訊】由日常使用的手提電腦、汽車,以至翱翔天際的飛機、穿越大氣層的火箭,都要用上鎂合金。鎂合金是目前最輕的負重金屬,柔韌度也難有其他金屬能匹敵,但其成分之一「稀土」屬罕有地球資源,每開採一公斤就會換來兩公斤的有害物質,而且成本高昂。近日獲頒裘槎優秀科研者獎的港大機械工程系教授黃明欣,研究以其他金屬取代稀土,望能為減低碳排放出一分力。

發明創兩世界紀錄 研殺新冠不鏽鋼

小時候曾「拆解」過家中電器、再重組時「駁錯線」引致短路,自小與金屬結緣、現年43歲的黃明欣加入港大機械工程系已超過11年。他專研高性能金屬材料,發明過創下兩項世界紀錄的「超級鋼」,新冠疫情期間又研發表面可殺滅新冠病毒的高銅含量不鏽鋼。

黃明欣(右)指鎂合金中的主要元素稀土屬罕有地球資源,每開採一公斤就會換來兩公斤的有害物質,且成本高昂。他和團隊正研究如何以其他物質取代稀土,並將其製成柔韌、輕量、但强度更高的新型鎂合金。圖左為團隊成員王銘,兩人手持一般鎂合金。(關玉婷攝)
黃明欣(右)指鎂合金中的主要元素稀土屬罕有地球資源,每開採一公斤就會換來兩公斤的有害物質,且成本高昂。他和團隊正研究如何以其他物質取代稀土,並將其製成柔韌、輕量、但强度更高的新型鎂合金。圖左為團隊成員王銘,兩人手持一般鎂合金。(關玉婷攝)

相關文章:【本地初創】80後IT人創科路上屢敗屢試 研發智能雷達獲政府青睞 合作開發超高車輛偵測系統

指稀土損環境成本高 試兩金屬取代

黃明欣正研究如何以其他物質取代鎂合金中的主要元素稀土,並將之製成柔韌、輕量、但强度更高的新型鎂合金。黃說,金屬輕量化可以減低能源使用,例如汽車更輕就可用更少汽油推動,而目前的鎂合金雖然能滿足輕量的需求,但開採稀土的環境成本和使用成本高昂,不是可持續的地球資源,望能透過研究貢獻減排。他和團隊現時已找出兩種有潛質代替稀土的金屬做試驗。

來港多年,黃明欣說香港的基礎研究資源豐富,成果斐然,但產品卻有很大缺陷。他稱若再工業化在港實現,對研究、對社會都有很大幫助,舉例稱早前已經與香港公司合作,將他研發的高銅含量不鏽鋼投產,但現時產品始終要在內地製造,「如果能在本地製造就更好了。相當於我在當地用納稅人的錢做研究,我就回饋到當地。這是最理想的情况」。

相關文章:知多啲:「工業4.0」、「智能製造」及「再工業化」

嘆疫策嚴工程師拒來港 稱內地通關重要

疫情至今3年,黃說對科研帶來很大影響,舉例稱大學曾添購昂貴的實驗室設備,卻因香港入境隔離措施嚴格,外地工程師不願來港組裝,香港本身也沒有懂得組裝的工程師,結果設備只能放在實驗室兩年,至近期才投入使用;又有設備在疫情期間需維修,有關公司因同樣原因不願派技術人員來港,至半年後隔離措施放寬才到港維修。等待期間唯有外判部分實驗,令研究成本增加不少。

他嘆說現時雖然設備已維修好,但整體仍未「復常」,部分內地工程師仍拒絕來港提供非必要服務,「他們能不來就不來」,稱與內地通關對機械工程相關的研究非常重要。

裘槎基金會今年向來自中大、港大、科大、理大的9名學者頒獎,其中4人取得「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22」,包括黃明欣、港大理學院化學系副教授唐晉堯、科大物理系教授李贊恒、中大理學院化學系教授楊英洋,以表揚他們的科研成就。

相關文章:【遠程醫療科技】港大伙本地初創研發遠程醫療管理平台 結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 助醫護更全面掌握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