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近年鼓勵將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早年在理大聯同研究團隊研發檢測技術的新發病毒診斷(香港)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兼總裁劉樂庭,去年起在大埔醫療用品製造中心(MARS)設廠生產檢測配件。該技術可於1.5小時內檢測達43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及真菌,現時在本港已有部分私家診所或醫院臨牀應用,協助醫生準確診斷。劉樂庭表示,科研生產不一定要由理科出身的人負責,具備能力準確跟進生產程序更加重要。他認為本港人才培訓質素高,長遠希望訓練員工成為領袖,讓日後再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及累積生產工藝。
生產線同一時間需10至12個人手
其中由劉樂庭團隊研發的「全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在2020年公布產品原型,公司在去年8月起開始在大埔約一萬呎廠房生產檢測所需耗材,即由透明塑料製成的檢測元件。在大埔廠房設有無菌車間處理生產流程,包括清洗配件、組裝、加入化學溶劑及封裝等,整條生產線同一時間需約10至12個人手,每日可生產達2000至3000件檢測元件,廠房已達到ISO 13485醫療器械生產認證。
相關文章:港企商業展望報告|創新科技成重要增長機遇 推動數碼轉型、促進人才發展保持疫後領先優勢 德勤與SAP列港企5大優先事項
部分員工非理科背景 疫下轉換事業新跑道
劉樂庭表示,大埔廠房有約20名員工,多數學術背景與理科有關,不過亦有少數員工非理科背景。其中廠房項目主任伍浩楠以往的工作與舞台設備及活動道具製作有關,因疫情後令原先的工作受影響,去年7月加入廠房的生產部,負責調整、測試及維修生產機器,包括留意儀器的溫度、壓力等參數。
另外質量控制員黃詩慧過去的工作亦與科技無關,以往從事銷售和行政工作超過10年,現時負責協助監察產品生產的流程。兩人均表示適應現時工作,入職前後一直有培訓,讓他們掌握工作內容。
相關文章:【擬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資科辦:港創科人口增至4.5萬 超算中心助豐富本港AI產業 吸人才及企業落戶
盼長遠培訓領袖 擴規模累積工藝
劉樂庭表示,本港學術機構培訓質素高,不過較多涉及研究,較少與工業生產有關,因此在招聘人手後需要自行培訓。劉表示,科研產品具規劃生產,需依照指定標準作業程序(SOP)以維持產品質素,對專注度要求高、工作性質有一定的重複流程,因此只要有基本知識,非理科出身亦可以投身創科生產相關的工作。
劉認為,本港人才培訓質素高,不過較少與工業生產有關,在培訓員工方面,他長遠希望可做到「train a trainer」(訓練員工成為領袖),以讓日後再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及累積生產工藝,以維持產品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