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本地少數女木匠】碩士畢業半途出家學木工 胡師姐:木材可塑度高 鬥木如解數學題

【明報專訊】木工給人的刻板印象是男人幹的工種、要擔要抬、粗獷,但胡善姮卻說,體力差異可以機器搭夠,細心與否是性格問題,無分男女,「其實毋須將男女放在對立面,大家都是人,不是嗎?」在沒有冷氣的工場中,滴着汗侃侃而談的胡善姮,是本地少數的女木匠。擁有碩士學歷的她幾年前半途出家學木工,現時一人打理自家開設的工場,問她為何沉迷木工,率直的她說:「鍾意就鍾意,無得解。」然後,她把一塊一塊木板放在工作枱上,如數家珍地給記者介紹不同木材——這是櫸木、白蠟、黑胡桃……繼續沉醉在她的木工世界。

獨自打理--本來與拍檔一起合作搞木隱坊,後來拍檔移民,胡善姮就獨自打理工場,她表示需花時間熟習經營技巧,幸好以前做文職工作,有少許基礎。(李紹昌攝)
本來與拍檔一起合作搞木隱坊,後來拍檔移民,胡善姮就獨自打理工場,她表示需花時間熟習經營技巧,幸好以前做文職工作,有少許基礎。(李紹昌攝)

踏進胡善姮的工場,門口旁邊放滿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木材,幾近佔去四分之一的空間。無論椅子還是工作枱,都被厚厚一層木糠覆蓋成木的顏色。人稱「胡師姐」的她就坐在角落的書桌後,短髮利落地束在腦後,深色T恤都被汗水沾濕了的她招呼記者坐下。

相關文章:【冷門專業。提琴工匠】巧手復刻大師琴音 冀更多年輕人加入製琴業

最初學木工 因毋須學費

在酷熱難耐的熱空氣之中,由一條她答過無數次的問題開始:為何會成為木匠?爽朗的她半開玩笑地道:「講啲新嘢吖,唔該!」之後她給了記者一個簡潔答案:「不要把這些事想得太『高大上』(高端、大氣、上檔次),我很實際和單純,純粹就是他們(學院)提供津貼,所以去學,學完覺得很有興趣。」與木相遇,其實沒有所謂驚鴻一瞥的契機,只是大學畢業後當過幾年上班族,不愛朝九晚五的辦公室工作,加上身體原因,幾年前毅然辭工,為自己尋找另一條出路。想起從小已喜歡做勞作,加上香港建造學院建造證書(細木工藝)毋須學費,於是2016年便決定報讀。

軟硬之分--木材也分軟硬,胡指出軟木如白橡木(前排右二),相對較易鑿但難刨;硬木如櫸木(中排右二)則相對較易刨但難鑿。(李紹昌攝)
木材也分軟硬,胡指出軟木如白橡木(前排右二),相對較易鑿但難刨;硬木如櫸木(中排右二)則相對較易刨但難鑿。(李紹昌攝)

本來對木材無甚特別感覺的她,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木的材質、變化、技藝層出不窮,「學得愈多,就發覺自己知道得愈少」。無窮的可塑度,每次發現新的技術,或是材料融合的新意,都讓她更着迷於木工這門手藝。「10個師傅有10種不同方法,(看過後)就自己去比較、分析。」每次遇到客人的新要求,都要動腦筋,思考更好、更快的技術,這種探索過程就像拆解數學題一樣,永遠都學不完,也是她心中木工的樂趣之一。

相關文章:【轉換事業跑道】廚師疫下「被動轉行」 由揸廚刀變揸抹泥刀 地盤尋出路

「不要第一步想訂製,這是浪費時間金錢」

她經營的木隱坊位於葵涌工廈內,業務範圍包括替客人維修和訂製家俬。雖然口說「收錢做嘢,個客講乜就乜」,但其實她也有自己的原則,不想浪費客人的時間和金錢,當收到查詢時,她先問客人在外面市場上能否購買到同樣款式現貨,再比較現貨和訂製的性價比,買不到就再試二手市場,最後真的在市場上找不到相同物品時才找她度身訂製。她坦誠地說:「如果你在IKEA買得到,而我都幫你做,我太缺德了」;更千叮萬囑客人:「千萬不要第一步就想訂製,這是浪費時間和錢的行為。」

袖珍木櫃--胡善姮會為作品製作袖珍版本,以作紀念,同時方便客人參考。(李紹昌攝)
胡善姮會為作品製作袖珍版本,以作紀念,同時方便客人參考。(李紹昌攝)

不過親手做來送給至愛親朋,那又另計。「因為我兩個閨蜜都有一個女兒,兩個小朋友實在太可愛了,我就會經常不停地想,可以做一些玩具給她們玩。」胡師姐就親手做過一隻搖搖木馬送給朋友女兒;有朋友新居入伙,她又親手做了一張咖啡桌送他。

迷你搖搖木馬--胡善姮捧着一隻迷你版搖搖木馬,原大的版本已送給好友一歲半的女兒。她笑說下一步是為孩子製作平衡車。(李紹昌攝)
胡善姮捧着一隻迷你版搖搖木馬,原大的版本已送給好友一歲半的女兒。她笑說下一步是為孩子製作平衡車。(李紹昌攝)

勤翻書睇展覽 為精進技藝

對於出品,她有她的執著,好像工場裏的工作枱擺有幾隻木戒指,有鑲嵌入銀製底座的,也有純木製;有手工粗糙的,也有表面被打磨得光滑。她說,單是戒指,她做了不下過百隻,又去學習金工,只為做到一隻好戒指,「我是一個比較龜毛(講究細節)的人,這隻做得不好不要緊,下一隻再做,做到我覺得可以為止」。為了精進工藝,她不時翻閱書籍,甚至跑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看展覽,例如近期就參觀過「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

胡師姐就有這種對工藝的執著,即使學習新技巧,她訂立的標準也比別人高。她說有人以為看過YouTube的木工製作片段便等於學懂木工,以為可以外出搵食,甚至開班授徒,這就令到來學習的人以為這就是標準。於她而言,所有技術都易學難精,要透過不斷練習嘗試,直到做到滿意為止,「我追求要完全複製到紀錄片裏面(的樣子)」,才算及格。

相關文章:【文物職人】故宮博物館文物修復師隱沒展櫃背後 須熟歷史擅科學 鑑定文物狀態訂做保護方案

相比氣力 耐力耐性更重要

作為業內少數女工匠,胡師姐每次被問及在工作上男女之間的分別時,她堅持除了體力有別,無關性別,只是大家在性格上的不同。她重申細心並非女生專利,「有很細心的男師傅,也有粗心大意的女師傅」。她舉例,有男師傅會要求精準到1毫米都不能有差錯。她憶起剛從建造學院畢業後被派往裝修公司工作,感恩當時老闆不在意男女之別,只要她完成當日要求的工作,老闆就收貨,不會將她與其他同事比較。

雖然胡師姐體型比一般女生魁梧,但其實並沒有刻意操練肌肉,她認為相比氣力,耐力更重要。她說科技發達,有愈來愈多機器幫助搬運大件木材,加上工場內大部分重型機器都裝上滾輪,方便移動,搬運重物不是最大挑戰。「反而要留意不要勞損,因為一受傷就什麼都不用做了。」木工需要長時間製作,可能一天要鋸木8小時,考驗的就是耐力和耐性。

「救」回木櫃--工場門口有一個古董木櫃,是胡善姮在移民潮下,不忍心看着優質木家具被丟棄而特意「救」回來。(李紹昌攝)
工場門口有一個古董木櫃,是胡善姮在移民潮下,不忍心看着優質木家具被丟棄而特意「救」回來。(李紹昌攝)

胡師姐笑說,每天起來,心情好的時候會回到工場,一邊播放電影《復仇者聯盟》,一邊「鬥木」,投入自己的小天地中。不過她亦不諱言木工這一行「好天斬埋落雨柴」,收入不穩定,有時亦要替學生補習,補貼工場的開銷,「試過打工就知道做老闆的可貴」,所以能做時都要盡做。她說現時工場月租1萬元左右,只要收入夠交租,夠出糧給自己,已經當贏了。

她亦欣慰父母從未施加任何壓力,一直支持她學木工,即使她碩士畢業,辭去文職跑去學木工,父母只是跟她說:「只要照顧到自己,不要做壞事,要求就這麼多。」家中有什麼要維修,爸媽就會主動叫女兒幫忙,家裏到處都是她修修補補的痕迹。胡師姐笑說:「通常都是爸爸裝修,女兒教書;我家就是女兒裝修,爸爸教書。」

父母給予自由的成長環境,才可造就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暢所欲言,活得自在快樂。「多少一輩子坐寫字樓的人就是想這樣。」被朋友笑稱在過半退休生活的胡師姐,很滿意現在的生活——有工作時便外出見客,空閒時便休息或是依照心情回工場,一切隨心。

文:實習記者雷璟怡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