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投身杏林30載】精神科醫生難忘為病人上門執屋 見證葵涌醫院發展

【明報專訊】葵涌醫院第二期重建將於2023年底完工,行醫30年的葵涌醫院行政總監阮家興多年來見證着醫院發展;作為精神科醫生,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每當收到病人的感謝卡,都會親自回電致謝,認為可與病人建立關係的工作是一種「優待」。病人對他的信任亦為其帶來難忘經歷,怕曱甴的他憶起當年曾上門為病人「執屋」。阮家興近年轉做行政,專注「執靚」當年帶他入行、目前正在重建的葵涌醫院。他期望新醫院可為病人帶來「家的感覺」,每間病房「住鬆啲」,令病人感覺「有安全、有私隱」,不再抗拒住院,適時獲得幫助。

葵涌醫院行政總監阮家興(左)與高級職業治療師朱漢威(右)均盼望重建後的葵涌醫院,可為病人提供更多私人空間,令住院病人不再抗拒接受治療。(孫澤芳攝)
葵涌醫院行政總監阮家興(左)與高級職業治療師朱漢威(右)均盼望重建後的葵涌醫院,可為病人提供更多私人空間,令住院病人不再抗拒接受治療。(孫澤芳攝)

30年前葵涌醫院入行 成全港首批外展精神科醫生

回想投身杏林30載,阮家興首先想起自己與葵涌醫院的緣分:「我在1991年7月1日第一日做醫生就來葵涌(醫院)……中間做過不同醫院,直至2018年回來。現在經過30年又喺番自己開始的地方服務,見證醫院重建,感覺很特別。」

他在葵涌醫院有不少難忘經歷,享受與病人相處的他,初期主要在門診工作,至1994年他更加入「社區精神科」,成為當年全港第一批上門做家訪的精神科醫生。不過外展服務的一年多,就屢次為他帶來「特別體驗」 。

阮記得,那是一名50歲左右、患思覺失調的獨居男士。該名男士康復後計劃出院,惟家中雜物多、衛生環境惡劣,阮擔心不利復康,惟病人又「只信醫生」,最終阮要親自帶隊上門「執屋」做清潔。甫打開門,只見家中雜物堆積如山,阮卻頓時鬆一口氣——至少未有曱甴蜂擁而出。原來阮家興亦怕曱甴!

相關文章:瑪麗急症孖寶:30多年同窗兼同事 拍住上「搞掂個場」 堅守崗位救急扶危

望社會多理解 鼓勵患者接受治療

行醫30年有否遇過近日社會熱門討論的「曱甴屋」?阮表示慶幸未曾遇過,笑言「嘩,好彩無呀,如果唔係我都驚呀!」不過「驚還驚」,阮亦盼望社會多些理解,「家中衛生環境差嘅人……佢哋執好多嘢返屋企自己唔覺,未必是精神病,但有一定治療需要,都需要幫助」。

阮家興近年轉做行政,由「執屋」轉為「執醫院」,他形容自己當年在葵涌醫院「出世」做醫生,現時重返「老家」,眼見醫院環境擠逼,最期盼重建後問題可改善,「現時一間病房住四五十人,希望重建後每間病房少啲人,病人可有多些空間。我們不是要他享受,只希望病人不再抗拒住院,感覺留在這裏是可以得到幫助的」。

相關文章:眼科醫生斷重症「救命」 感激沿途恩師望傳承經驗

職業治療師盼重建後服務更集中

葵涌醫院第二期重建將於2023年底完工,與阮家興同獲醫管局頒發30年長期服務獎的高級職業治療師朱漢威透露,以往葵涌醫院轄下的門診及日間訓練服務十分分散, 重建後各區的服務將搬往葵涌醫院,其中專職醫療服務與門診將設於同一層,服務更集中,有利病人接受治療。

相關文章:考取註冊資格 成為職業治療師 治療方案多變 考溝通、耐性與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