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幼園危機處理指南】認識幼童遇危機常見身心理反應 避以「睡着了」、「遠去」釋死亡

【明報專訊】幼童面對死亡、意外等突發事件,情緒或受影響。教育局近月首就處理學校危機事件及支援幼童心理向幼稚園發參考資料冊,當中載有行政程序指南,並附有資料講解幼童遇危機事件的常見生理及情緒反應,又提及避免用含糊說法解釋死亡,如「睡着了」或「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等。近日不少疫情新聞與死亡相關,有幼稚園校長稱,有學生看新聞後問「點解啲人包住咗」,教師不迴避問題,會簡介疫情狀况,藉此鼓勵學生培養健康生活習慣以防染疫。

今年1月發布幼稚園危機處理程序指南

學前兒童對危機事件的反應及所需支援與學齡兒童略有不同,教育局今年1月發布專供幼稚園參考的資料冊,提供處理危機的行政程序指南,內容與一般學校參考的手冊相若,例如應成立學校危機處理小組,在緊急情况確保員生安全、統籌發放消息等。

應解釋生物皆會死 非因自己所致

資料冊不少篇幅關於支援幼童情緒,包括提到死亡概念對幼童而言抽象,他們較難掌握死亡是生命的終結,反而通常視之為暫時及可逆轉。資料冊又稱,幼童較自我中心,對死亡可能出現缺乏邏輯的「魔幻思維」,譬如相信自己感受或思想會導致別人死亡、向星星許願祈求將死者帶回來等。當局建議幼稚園教師及家長助幼童建立正確死亡概念,減少他們對死亡的焦慮與不安。

相關文章:教育心理學家擔當評估、培訓、危機處理角色 服務對象涵蓋學前兒童及SEN學童

助幼童理解死亡 較易處理哀傷情緒

該冊亦闡釋理解死亡的重要,包括讓幼童知道死亡有普遍性,所有生物最終也會死亡,免幼童視死亡為死者對自己的懲罰;讓他們理解人死不能復生,否則幼童可能視死亡為可逆轉,以為死者只是睡着或到外地旅行,而幼童或因未能與死者的關係漸變疏離,而較難適當處理哀傷情緒。

相關文章:幼園駐校社工及早識別 助幼童紓緩情緒表達感受

校長:不迴避提問 將負面新聞轉成正面鼓勵

嚴峻疫情下新聞經常提及死亡數字,報章亦刊登已入屍袋的遺體相片。教聯會理事、幼稚園校長蔡麗芳說,有學生看疫情新聞後問教師「點解啲人包住咗」、「啲人做緊咩」。她續稱,校方不迴避相關問題,會向學生解釋長者、長期病患者身體虛弱,受感染後病倒去世,並藉此教他們要有均衡飲食,增強免疫力以打敗病毒,盼將負面新聞轉成對學生的正面鼓勵。

她又說,以前有學生曾向教師提及至親離世,教師會協助學生透過畫畫、寫字等表達自己情緒、對逝者的思念等,從中教育學生人會經歷不同階段,死亡亦是其中之一。

相關文章:正確認識死亡 人生必修課 支援喪親者5大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