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家訪量表。8大指標】港首引入家訪量表 助社工評估嬰幼兒及學前兒童家庭環境 提供適切支援

【明報專訊】社工可透過家訪,跟進及深入了解家庭情况。為讓本地社工家訪有客觀準則,香港小童群益會由外國引入「兒家.宜居家庭環境觀察量表」(下稱量表),前年至去年在香港進行本土化驗證研究,列明八大指標予家長參考,包括學習素材、語言刺激、家居環境,建議社工家訪時善用量表,全面評估嬰幼兒及學前兒童的家庭環境,從而提供適切援助。

兒遲緩母感挫敗 按量表予物質情緒支援

該會「恩童計劃」的參加者、家長明仔媽媽(化名)獨力照顧現年兩歲、被診斷為整體發展遲緩的兒子。明仔的專注力、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亦較同齡孩子弱,兩母子居住的村屋活動空間不大,附近亦欠遊樂設施。明仔媽媽因經濟條件所限,較少買玩具給明仔,且支援網絡薄弱,平日承受頗大的生活和情緒壓力,令她在育兒路上偶爾感挫敗。

社工遂按量表家訪,評估明仔的家庭環境及親子互動,再按明仔的成長需要送贈適齡玩具,包括公仔套裝,幫助訓練他的溝通及社交技巧,以及送上顏色分類玩具,訓練解難能力;另一邊廂向明仔媽媽提供情緒支援。

相關文章:社工靈活應用多元介入媒介 新興動物輔助治療 增服務成效

全港首套中文版量表 建議社工家訪時可善用

該會表示,量表由外國學者推出,是國際用來評估家庭環境的重要工具,但一直未有經過驗證的中文版本。該會引入量表譯成中文,在2021年9月至去年8月,於本港招募131名3歲4個月至6歲的兒童,以及129名3歲4個月以下的嬰幼兒,驗證後發現中文版的量表取得良好的有效度、可信度及測量屬性,亦是全港首套相類似的量表,建議社工業界家訪時善用,或透過跟進介入有需要的家庭,促進嬰幼兒的全方位成長。

在量表中,量度家庭環境有八大指標:學習素材、語言刺激、家居環境、反應、學習刺激、模範、多樣性、接納。香港小童群益會署理助理總幹事馬若儂以家居環境指標為例,需兼顧安全及對孩子的吸引力,住所室內設計不應黑暗及單調。她續說,0至6歲是兒童腦部及身體成長發展的黃金期,具有良好刺激的家居環境、設備及親子互動,對兒童成長至關重要。

相關文章:【SEN學童家長情緒支援】調查指近四成SEN生家長疫下現中度抑鬱徵狀 全職媽媽難找抒發渠道 與家人爭執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