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灣區首批83名醫護抵港 本周內臨牀工作 第二批百護士年底來港

【明報專訊】醫管局去年推出「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繼早前兩名中醫師及上周7名醫生已來港,昨(17日)再多70名護士及3名醫生抵港,連同今日抵港的第三名中醫師,計劃首批共83名來自廣東省的醫護來港。據悉,該批醫護本周內將正式參與臨牀工作,醫生待熟習後也會進入手術室「執刀」。醫管局主席范鴻齡透露,第二批約100名護士將於今年底抵港。有立法會議員稱,兩地醫院運作大同小異,相信大灣區醫生可很快上手,護士則較多「貼身」工作,料需時習慣與病人溝通。

70名灣區護士分派至7個聯網不同醫院工作

范鴻齡昨於高鐵西九龍站迎接,他其後向傳媒稱,70名大灣區護士將分派全港7個聯網不同醫院工作,每個聯網10名,而醫生則暫定安排至九龍中、九龍西及新界西聯網,不排除未來會調動。他稱今次來港醫護由廣東省衛健委挑選,以護士為例,他們將來港接受培訓,包括臨牀和理論課堂,其間可與本港醫護分享經驗。

70名大灣區護士及3名大灣區醫生昨抵港,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前排右六)及行政總裁高拔陞(前排右五)於高鐵西九龍站迎接。范鴻齡形容今次大批內地醫護獲安排來港,是交流計劃的一個里程碑。(賴俊傑攝)
70名大灣區護士及3名大灣區醫生昨抵港,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前排右六)及行政總裁高拔陞(前排右五)於高鐵西九龍站迎接。范鴻齡形容今次大批內地醫護獲安排來港,是交流計劃的一個里程碑。(賴俊傑攝)

相關文章:【醫管局英國「搶人才」】逾200名當地醫科生及執業醫生參與 關注特別註冊條件及工時問題 應屆畢業生料最快年底來港報到

范鴻齡稱醫護中英皆諳 粵衛健委:各醫院「骨幹」

至於言語問題,范鴻齡稱今批醫護「中文可以,英文亦可以」,相信他們熟習新環境後不會有太大問題。廣東省衛健委代表楊波補充,今批醫生將來港一年,護士則為10.5個月,形容他們是廣東省各醫院的「骨幹」,相信語言和技術也可勝任在港工作。

據了解,今批醫護將花一兩天熟習本港醫院運作模式、電腦系統等,本周內將正式參與臨牀工作,大部分將入住醫管局護士宿舍。其中來港的內地醫生屬於主任或副主任職級,薪酬及工作職權將等同顧問或副顧問醫生,初期料以「行孖咇」模式,由一名本港醫生帶同一名大灣區醫生熟習工作,待摸熟環境後可入手術室,工作無異一般醫生。

范鴻齡透露,第二批約100名護士今年底抵港,目標兩年內共300名護士來港。據悉,來港護士均毋須在港註冊,薪酬看齊註冊護士職級;醫生方面,醫委會暫僅審批已抵港10名醫生有限度註冊,未接獲下批名單。

70名大灣區護士及3名大灣區醫生昨經高鐵西九龍站抵港,手臂上不同顏色的貼紙代表被分派至不同醫院聯網。(賴俊傑攝)
70名大灣區護士及3名大灣區醫生昨經高鐵西九龍站抵港,手臂上不同顏色的貼紙代表被分派至不同醫院聯網。(賴俊傑攝)

相關文章:【海外醫生】7醫生獲特別註冊 5原已在港工作 涉放射科、麻醉科及急症科等

抵港粵護駐老人科 醫局:逾半人碩士以上學歷

醫管局護理部高級行政經理梁明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稱,本港因人口老化,對老人科的服務需求日益殷切,加上過往內地援疫醫護主要照顧年老病人,故交流計劃先安排首批護士集中到老人科工作。他在另一電台節目補充,由於老人科有不同病房,內地護士交流期間會轉換至不同病房、不同聯網工作。

首批來港的70名大灣區護士,平均年資8年或以上,大部分在內地三甲醫院工作。梁明補充,有關護士本科均為護理學,過半擁碩士或以上學歷,形容他們具一定經驗,屬「高質素」護士;在抵港首周,將由本地醫護帶領了解病房運作、流程和術語等,亦會了解工作地點周邊社區情况,以加快適應本地生活。據了解,上述護士分別會到14間醫院工作,包括瑪麗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及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等。

不獨立臨牀 須港護陪同

醫管局日前稱,交流計劃下大灣區護士毋須註冊就可參與臨牀工作。梁明補充,由於相關護士以「mentorship(指導關係)」形式來港,故不能獨立工作,參與臨牀工作期間須由香港醫護陪同,或有同事「在周邊觀察」。

至於內地醫護若出現醫療事故的責任誰屬,梁明回應稱,醫管局為現有員工提供的專業保險,都會涵蓋來港交流的內地醫護,局方將按現有機制檢討及處理。

議員料醫護往來漸多 確保質素即可

立法會醫衛界議員、醫管局大灣區諮詢委員會委員林哲玄稱,大灣區醫生需時熟習本港分科、醫護分工、部門溝通、翻查病歷的電腦系統、放射診斷程序、手術室「規矩」等,均非高難度問題,相信很快熟習;護士則較多與病人直接溝通,且派藥、洗傷口、問病歷等程序較多,需花更多時間了解。林哲玄相信日後本港與大灣區醫護人員往來將愈來愈普遍,只要確保醫療質素便可,期望將來安排內地醫科生來港實習,更快熟習本港醫療系統。

相關文章:本港牙醫人手荒?修讀碩士增進兒童齒科專業知識 向專科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