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灣區護士可免試來港交流最多1年 可臨牀工作 最快明年初首批70人抵港

【明報專訊】醫管局昨公布「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其中容許大灣區專科護士毋須本地註冊以及免考執業試來港「交流」10至12個月,可參與臨牀工作,目標明年初首批約70人抵港。主席范鴻齡稱,一旦有醫療事故將由局方承擔,強調安排會符合兩地法規,並以病人利益為依歸。有病人組織表示,需確保來港護士與病人沒溝通問題,亦要公開其資歷以釋公眾疑慮;本身是醫生的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認為,交流非新鮮事物,自己赴美交流亦毋須當地註冊,認為來港護士處理臨牀工作時「有人睇住」應沒有太大問題。

毋須註冊和考執業試 倘有醫療事故醫局負責

公營醫療系統人才流失問題進一步持續,醫管局昨公布4項交流計劃,范鴻齡稱截至上月,過去一年公院全職醫生護士流失率增至8.3%及10.1%,冀交流計劃可建立「恆常、長久」的人才庫,減低人手短缺。

於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下,醫管局將安排大灣區內「好有資歷、好有信譽」的專科護士來港交流經驗。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稱,正與內地單位商討安排,冀未來一兩年實行,目標兩年內300名護士來港交流。范鴻齡補充,內地護士來港「切磋」並非永久留港,故毋須註冊和考執業試;若有任何醫療事故,局方會負上最終法律責任。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右)昨交代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目標引入多名醫護紓緩本地醫療系統壓力。圖左為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馮凱鍵攝)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右)昨交代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目標引入多名醫護紓緩本地醫療系統壓力。圖左為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馮凱鍵攝)

被問大灣區醫護大多只留港一年,如何紓緩醫療系統壓力時,范補充,不能單靠大灣區解決人手不足,重申局方有各項措施挽留本地人才。

相關文章:【海外醫生】醫管局接逾30人查詢 5人初步合格 最快明年初公院執業

病人組織促公開資歷釋疑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稱,本港人才流失問題嚴峻,理解局方需在內地尋找人手,但公眾對醫療服務有一定期望,並非單單提升醫護人數就可以解決。

林補充,相信來港醫護有一定資歷,惟公眾難免有疑慮,建議局方日後透明公開參與各項計劃的人員背景、曾通過的考試等。他建議局方確保相關醫護與本地病人不會有溝通問題;而本地公立醫院大多使用全英文的電腦系統處理文書工作,醫管局亦要確保內地醫護能夠使用系統,以免因語言問題出錯。

相關文章:【社福界登記護士人手短缺】登記護士大多任職安老院 學護擬准院舍臨牀實習 林正財料助增加培訓名額

議員稱交流免註冊屬慣例

身兼醫管局轄下大灣區委員會成員的林哲玄表示,早在2007年已有內地護士來港交流,另引述自己在美國交流的經驗稱,交流者未必需要在當地註冊,若處理臨牀工作時有人在旁將不會有太大問題。他補充,若相關者並非交流而是在港長期工作,局方必定會遴選。

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源志敏稱,感激內地醫護願意來港服務,惟現時護士流失率高企,懷疑數百名內地護士能否解決「水深火熱」,稱計劃似乎象徵意義較大;長遠解決本地人才流失需靠本地加強訓練護士。源又補充,醫管局現時稱交流的醫護有一定資歷,認為局方詳細交代資料前不應「一開始就覺得人哋唔得」。

相關文章:【護理學出路】疫下醫護人手缺 港大八成護理學生投身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