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廣州去年9月推出「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採取「以港人帶港人」模式,由有內地豐富職場和生活經驗的港人指導初來乍到的港澳青年。首批36名職場導師上月獲政府頒發聘書正式「上崗」,這些導師身分不同,有創業者、企業高層、教師、音樂教授、公職人員、律師等,涵蓋餐飲、教育、專業服務等多個行業領域,為有志於灣區發展的港澳青年作引路人。
明報記者 陳子凌
相關文章:【大灣區就業。職場導師計劃】招3年以上大灣區內地9市工作生活經驗港人 任職場導師教「徒弟」(附計劃詳情、資格及資助額)
導師林惠斌:單靠創業基地服務有局限
廣州市政協、天河港澳青年之家主任林惠斌是36名大灣區職場導師之一。青年之家本身是協助港澳青年創業就業的服務機構,可以說未有導師計劃時林惠斌已做類似工作,不過他認為大灣區職場導師並非虛銜。
「這是廣州市政府在支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上從量到質的變化,更深度服務港澳青年在這裏創業就業。」林惠斌指出,早期來穗港人沒現在那麼多,但隨着國家推動大灣區發展,北上港青日增,單靠創業基地已很難照顧到每一個人,就如診所若求醫者眾,每個病人問診只有5分鐘,幫助愈來愈有限。
相關文章:【大灣區就職創業】廣州南沙派錢招才 補貼大專以上學歷港青 就業奬勵1.5萬元起 企業將獲聘用獎金最高20萬元
料導師名額續增 有望複製至其他灣區城市
此外,行業的日益豐富也要考慮。「過去港人來創業多數開餐廳、零售,而現在創業又有互聯網、食品科技、生物科技等新興行業,我一個人不可能樣樣精通,那自然不能每個行業都能給予精準有效的建議」,林惠斌道。再者,以基地服務創業港青本身有一些局限,創業者可能要走訪不同區的創業機構,花費不少時間。
「計劃就是因應這些新形勢和情况而出現。職場導師來自不同行業的精英,能更精確幫助到創業者,包括品牌、銷售、推廣、管理、財務、物流等各方面」,而按規定每個導師一年最多指導5名港澳青年,意味港澳青年能獲導師更多指導時間和資源。林惠斌進一步指出,導師沒區域限制,可客觀引導青年在最適當的地區創業,同時,各區創業基地也可聯繫導師,轉介個案。「這是廣州從基地導師到全市導師的質變,能更全面、深入和有系統地幫助港澳青年融入灣區。」
林惠斌表示,首批36名導師數量仍然不夠,相信市政府很快繼續增加導師名額,而且在計劃運行順暢見效後,有望複製至其他灣區內地城市。
相關文章:【大灣區創業。深圳前海】前海推「深港+」App服務8類用戶 一站式解決創業港青衣食住行
導師唐一瀚:助自身保活力 利他即利己
翠華集團中國區行政總裁唐一瀚於內地近30年,連鎖餐飲行政管理經驗豐富,過去5年一直在廣州。他笑說,以前也不是沒有做類似的事,但心態很不同,「只是朋友間的一些意見,純粹幫人心態,對方接不接受,明白多少都沒所謂,自己也不敢講太多,怕被誤會指手劃腳」。但接受職場導師身分後,責任感重了,「要有承擔,但同時也會更放膽去給建議,畢竟有這身分在」。
技術可靠專家 心理需靠過來人
對於導師的職責,唐一瀚亦有自己的理解,「以前參加一些分享會,我講最多的不是怎樣做一個項目,而是分享經歷、生活和心態」。他認為,創業從無到有,或者從開1間到開3、5、10間是技術問題,都有專家指引,但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面對高低谷的情緒,則需要過來人的分享與支持。
「例如你有沒有心理準備創業資金能支持多久?能有多大前景?有沒預計萬一出現狀况要怎辦?」唐一瀚道,「放棄只是一念之間,而導師就應該是在對方最低落、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扶一把。」「我們都是過來人,有幾十年生活,甚至可以說是生存經驗,他們走的其實也是我們走過的路,才能夠提醒他們走少一些彎路。」他相信,能夠盡快適應到的,自然會留得下來,這也是他覺得身為職場導師應給予青年的指路明燈。
有說做了導師,會選擇可幫助自己業務的人才來教,唐一瀚則不以為然,「我做餐飲,你不一定要做跟餐飲有關的,我才會幫忙」,因為他分享的不止是怎樣做好某行業,更多是對事業、對生活的一份經驗之談。「但話又說回來,我們亦不是倚老賣老,聽着年輕人對事業的一些想法與衝勁,讓自己也保持一份年輕活力的心態,這何嘗不是一種利他即利己呢。」
相關文章:【大灣區就業競爭力報告】港青優勢與不足 年輕人最擔心什麼?
導師詹文通:增人脈獲經驗 四贏之局
詹文通是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高中化學教師及IT部主任,學生愛稱呼他「Toni sir」,獲授予大灣區職場導師後,Toni sir就有了雙重定義。
Toni於5年前在深圳尋求事業發展,一年後到廣州,他憶起當年感嘆,「一直從事教育事業,但當時去到內地真的人生路不熟,不知如何進入教育圈子」,說起自己經歷,他不諱言慶幸認識到一些香港朋友,再透過他們交往到更多的人,逐漸擴大人脈關係,從中得到事業上的幫助和發展機會。
亦正是自己的經歷,令他樂於申請成為職場導師。「可能很多青年不知道在內地怎樣才能當教師,我是過來人,可以成為他們的盲公竹,我也會知道身邊什麼人脈是有助他們的,也能提醒他們在內地發展要注意小心的細節,減少他們跌倒的次數,少走冤枉路。」
傳承知識 以生命影響生命
Toni表示,成為導師也有得着,除了指導學員,還可組織活動如教育論壇等,亦能推薦學員予企業實習,對擴大導師自身人脈資源及汲取經驗也有幫助,且政府對導師也給予支持,「我們有一張名單,是廣州市每個區人社部門電話,有需要都能找他們幫忙,在帶學員的過程中,如覺得政策上有不足或欠缺,也能跟部門提意見」。Toni認為這項計劃之下,青年得指導,導師有提升,企業獲人才,政府扶持政策更到位,是四贏之局。
「其實也不是什麼師徒關係。」Toni說:「就好像我們當老師的去傳授學生知識,他們再將知識傳授下一代,我覺得這更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一份薪火相傳。」
一人最多5學員 關係維持一年
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是去年5月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細則》提出,同年9月在廣州實施,對外公開招募。
《細則》列明,於大灣區內地9市有3年以上工作及生活經驗的港澳人士才能申請職場導師,學員須為年滿18歲的中國籍港澳永久居民。每名導師最多招收5名學員,與學員的關係維持約一年,其間導師要對學員提供職業指導,可聘請學員做自己的助理作為實習,或幫其寫求職介紹信等。《細則》亦指出,縣級以上人社部門可根據導師擅長的領域和學員意願,安排建立「師徒關係」。
另外,導師的每項指導服務可獲200至4000元人民幣不等的官方補貼資助。《細則》亦列明,若在服務期內出現以職場導師名義從事與服務無關的活動並造成不良後果、服務過程中違反職業操守、因犯罪而受刑事處罰等,人社部門可取消其導師資格。而若學員有上述行為,亦會取消學員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