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未來將發展多項大型基建,建造業界關注人手不足問題,承接多個鐵路及公營房屋項目的建築商俊和建築主席李家粦,日前受訪時指出,未來三四年將為工程及建築工人需求高峰期,認為要輸入外勞才能應付需求,否則無可能完成「明日大嶼」等項目。李指,政府搶人才政策目前似乎只集中輸入專才,忽略對工人的需求, 盼政府、建築界及勞工界盡早磋商外勞問題。他亦稱,長遠發展「智慧工地」有助改善人手問題,專業形象提升可吸引更多年輕新人入行。
大型基建陸續動工 未來三四年人手需求高峰
俊和建築控股曾承接沙中線、將藍隧道等項目,李家粦指出,目前一些工程尚在規劃階段,大家不感迫切,但問題「好快就來」,如明日大嶼預計2025年便開始填海,其後今屆施政報告提出的「三鐵三路」、北部都會區道路及排水渠等前期工程亦將陸續動工,未來三四年將是人手需求高峰,組裝合成等科技只能減輕部分人手,但「建馬路、鋪地渠都要現場做」,需「面對現實」引入外勞。
李家粦預計,引入外勞後整體工人工資會「調低少少」,形容現時釘板、紮鐵及水泥工人日薪2000元是「相當高」,近年加幅更遠超通脹,業界日後不會用「太低價錢」請工人, 但為控制建築成本,部分現時人工「過高」工種需減薪,或至少停止加薪。至於保障本地工人利益,他提出每個地盤應限制要有一定比例本地工才可輸入外勞。
李明言預期工會將是引入外勞的最大阻力,他期望對方理解做法非為降低成本,而是若工人不足,完成各項大型基建幾近是「不可能的任務」,「不是錢可解決到的問題,你畀錢我都賺唔到,因為根本不夠人做,一係就好慢,但政府𠵱家又樣樣都要快」。
相關文章:2022年第四季就業展望調查報告︱55%僱主料來季增聘人手 建造、資訊科技及通訊媒體、銀行金融保險及房地產3大行業正面就業展望指數升幅最勁 建造業未來3年每年需額外1萬人才
李家粦建議檢討訂立合理施工期 確保地盤安全
李家粦又認為,當局要求「快」也是近期工業意外頻生原因之一,建議檢討訂立合理施工期,業界亦已陸續引入科技監督地盤安全,其公司早前已花逾百萬元在曉明街公屋項目工地試用智慧系統,一旦偵測到危險會發出警示,提醒工人遠離。
李稱,長遠發展「智慧工地」亦有助改善人手問題,引入機械人代為搬運重物及在高空工作可減輕人手,工地專業形象提升更可吸引年輕新人入行。
相關文章:【AI提升施工安全】引入AI無人機驗隧道 減工程人員安全風險 節省約八成時間
工會促增培訓限制工程量 先保障本地工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權益及投訴主任吳偉樑反對輸入外勞,認為當局應把握工程仍處規劃階段的空檔期,加強培訓本地新人及裝修工等其他工種入行,同時預早規劃及限制每年工程數量,減輕人手需求。
他強調,工人是憑「日曬雨淋、付出努力換取加幅跑贏通脹」,表明不接受要與外勞「爭飯碗」後還被減薪,敦促當局優先保障本地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