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專上院校可自定收生準則,取錄不達最低入學資格但非學術範疇表現傑出的學生,惟有關比例設上限,副學位、學士學位的「特殊收生學額」可佔院校收生總數3%,以課程計則是5%。教育局昨宣布上調上述限額,分別調整至全校10%及每課程15%,以鼓勵院校錄取更多元化背景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進階機會。
2023/24學年起上調特殊收生限額 涵副學位和學士學位課程
教育局副秘書長李忠善於7月4日在網上「局中人語」稱,決定由2023/24學年(下學年)起上調院校可基於特別考慮因素而錄取申請人入讀經評審局評審副學位和學士學位課程的限額,由現時佔課程收生人數5%及院校收生總數3%,分別調整至15%及10%;非本地課程的限額則由現時佔課程收生人數5%調整至10% 。他稱,局方會聯同評審局密切留意落實情况,確保課程質素符合評審標準。
相關文章:【DSE以外。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港大DSE放榜前收101人 較去年升逾兩成 涵人文學科、工商管理、教育、工程等
港專稱好消息 信畢業生質素不會跌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現提供自資學士和副學士等課程,校長陳卓禧向本報說,教育局放寬取錄安排,對院校、學生和家長均是好消息,認為更體現當局訂明的「寬進嚴出」收生原則,讓學生升學機會增加。
他估計新安排下,學生為「買多幾個保險」,在聯招(JUPAS)以外,或報讀更多課程,「院校今年報讀數字可能會高咗」,但院校在照顧學生差異時將有更大挑戰,「教師可能要花更多力氣教學,相關學生都要勤力些」。他又認為新安排不會導致院校畢業生的質素下跌,「因為沒放鬆畢業要求」。
被問今次新安排是否有助院校應對學齡人口下跌帶來的收生挑戰,陳卓禧說,中學畢業生人數的確正減少,但大專院校和高教界並非首當其衝受影響,「個浪正由小學升上來」,加上院校可以收非本地生,相信院校收生有不同策略。
相關文章:【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投放教育資源】學齡人口降 評估下調學額需要免教師人手過剩 加強職專教育為學生增出路
更新副學士高級文憑指標 更明確區分
此外,教育局亦更新「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課程的新修訂通用指標」供院校參考,辦學時更明確區分兩者。教育局稱,高級文憑性質較專門,為職專教育的支柱,讓畢業生具穩固基礎及專業知識和技能,可即時投身輔助專業工作或升讀專業學位課程;副學士學位則多屬通識性質,為有能力及有志升學的畢業生提供升讀學位機會。
因應副學士、高級文憑定位有別,兩項的課程宗旨、入學要求等不同,如院校取錄高級文憑學生時,可考慮就申請人應用學習科目的成績給予額外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