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中文大學再有研究院進駐大灣區,位於深圳福田的中大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前日(28日)舉行揭幕儀式。中大校長段崇智希望研究院善用中大研究成果,為社會帶來實際利益的創新研發,不會強迫學生北上到研究院參觀或交流。校方又稱,研究院下的創新發明,知識產權全屬中大,研究院現有逾10個項目正申請專利。
團隊約70人 30多人來自內地
中大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整個團隊約70至80人,其中30多人是內地全職工程師,其他來自香港中大,包括10多名教授、近20名博士生及「博士後」等研究員。
研究院內的項目獲福田政府資助。被問到研發成果專利誰屬、是「香港研發」或「內地研發」,中大副校長(研究)岑美霞表示,由於研究院完全屬中大所有,「甚至中大的研究人員在福田工作時,會當作在(中大)校園工作,有創新發明時,知識產權當然屬於中大」。她續說,中大「很開放」,倘發明家在過程中願自行投資時,「校方很希望與發明家共享知識產權帶來的產、學、研一些利潤」。
相關文章:【大灣區科研】自然科學研究年輕人才缺 學者盼集兩地各科精英融合
段崇智:不強迫學生北上交流
中大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緊密。隨着校方在內地的教學設施、研究院愈來愈多,被問到日後會否強制中大本科生北上參觀或交流,段崇智表示不宜「強迫」學生。他解釋,在年輕人參與產、學、研過程中,若研究後能製成產品「是最好」,惟香港的角色在於學問和研究,生產的用地不足,「如學生想將讀書、研究的結果(推進)到下一步,如福田適合,就來福田囉,如果福田唔適合,佢唔使嚟㗎嘛!如果佢話想去德國做,咪去德國做囉……冇強迫,用強迫二字唔適合」。
冀善用高水準研究成果 培育創新科研、成果轉化人才
至於研究院目標每年完成多少項目,中大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院長秦嶺笑稱,就如「飯要一口一口吃」,研究過程亦需時,樂見現時項目進度良好。
段崇智昨於揭幕儀式致辭時提到,在深港合作下,尤其在科研創新和轉化等方面,「有人說成功3個最重要因素是:人才、人才、人才」,希望香港中大人才對粵港澳發展有一定貢獻。他稱,福田研究院可善用中大享譽國際的高水準研究成果,以及作為中西文化橋樑等優勢,希望能培育高層次創新科研和成果轉化的人才等,「開展具前瞻性又能為社會帶來實際利益的創新研發」。
福田區委書記黃偉昨致辭表示,香港用於創科的地方不足,加上房租成本高企,不利創新產業,認為大灣區較有優勢,希望深港互補。
相關文章:【大灣區。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分析全球82期刊發表科研論文數量 北京居首 廣深港三地排名同升
攻機器人、人工智能及醫療範疇等技術
中大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將進一步推進香港中大在機器人、人工智能及醫療範疇等基礎研究,幫助測試並轉化成果,當中大部分項目正值測試階段,亦有逾10個項目正申請專利。
研全自動胚胎冷凍機械人增孕育率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李卓敏講座教授劉雲輝昨日介紹,他在研究院負責的其中一個項目為「全自動胚胎玻璃化冷凍機械人」,解決在體外人工受孕(IVF)時冷凍胚胎耗時耗力的問題,並希望提高孕育率。
他與團隊設計和製作胚胎玻璃化冷凍芯片,建立全自動的機器人系統,已透過豬卵母細胞的生物實驗,證明系統可全自動處理,另亦會以牛、羊等動物做測試。他稱,項目自去年起研發,目前正申請專利,又稱商品化前,會先取得醫療相關認證,日後可在大灣區加工、組裝和生產機械人。
被問到研究院如何有利科研商品化,劉雲輝說,大灣區內地城市有不少科研產品用家,中大將研究院建於福田,方便用家直接到訪了解或到工場做測試,「對我們推進港深合作,也對產品落地都非常、非常有幫助」。
研究院的另一項目「智能化醫療輔助機器人」,可在微創手術中助醫生精準操作器械,以AI算法自動調整位置,研究冀提高醫生做手術的「精度和效率」,同時減少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