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生產力促進局與本地工業設備供應商「東興自動化」上月底簽署合作協議,生產力局將為其銷售的一組機械臂設計「元宇宙」版本,冀助提升售後服務的競爭力,為「工業元宇宙」落地應用首例。生產力局數碼科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整個項目需時15個月,料約7至8個月內可製成初期版本,維修人員日後可以透過進入元宇宙,打破地域界限,遙距指導地球另一邊的工程人員更換零件。
相關文章:【「工業元宇宙科技館」開幕】設多部VR裝置 藉工業元宇宙方案提升生產效能
「東興自動化」是一家本地成立的工業設備供應商。黎少斌表示,今次合作將會為其銷售的一組機械臂設計「元宇宙」版本。
他解釋,傳統而言要用金屬板製成任何形狀,要先事造指定模具、再按壓成形,這組機械臂運用了早前由生產力局與東興共同研發的「電流輔助訂製板金自由成形技術」(EAFF),毋須使用模具,只須將金屬板放在兩支機械臂中間,在系統輸入設計圖、施加電流後,即可製成指定立體形狀。
相關文章:【香港再工業化研究】逾半本地科企欲港設生產線 升級轉型
複製「數碼分身」 實時反映溫度電流等情况
生產力局團隊將在虛擬世界繪製一個與上述機械臂一模一樣的立體模型,日後使用者在戴上VR眼鏡進入「元宇宙」後,就可以有如置身現場,觀察機械臂的外形及運作。
黎解釋,在「元宇宙」除了複製了虛擬機械臂的外形,亦是一個「數碼分身」(digital twin),可以實時反映真實機械臂的內部狀况,指定位置的溫度、電流、機械臂移動幅度、金屬板的成品狀况都會同步放到「元宇宙」當中。他舉例,如果電流不足、機械臂的移動幅度有偏差,都可以在「元宇宙」即時觀察到。
相關文章:知多啲:「工業4.0」、「智能製造」及「再工業化」
免地域限制 大減時間成本
黎少斌表示,為機械臂製作「數碼分身」,可以帶來多個效益。工業設備或會銷往外地,黎指傳統而言供應商要派工程人員遠赴當地檢查機器,如有故障需時再訂購零件更換;機械臂日後有「數碼分身」,即使廠家在美國,由於「數碼分身」能夠實時反映儀器狀態,供應商的維修人員可事前寄出所需零件,再邀請當地廠房的維修員一同進入元宇宙、不受地域受限,「逐步教如何做、如何換螺絲」,對廠家及供應商而言均可減少成本。
另外「工業元宇宙」亦有助廠家提升生產效率。黎少斌以生產玩具貓為例,「先做貓耳朵、鬍鬚、嘴或鼻較好?」傳統而言廠家需要在現場不斷嘗試,再改善生產流程,令所需時間最短、效果最好;有了「數碼分身」後,工程師可事前在元宇宙空間測試最佳的生產流程,亦可減少測試失敗造成的成本浪費。
相關文章:【智慧城市舵手。傑出女青年工程師】90後獲獎工程師:科技普及須人機共融 人類與機械人互動溝通成研發最大挑戰
將推動更多廠家應用
黎少斌表示,生產力局長遠期望推動更多廠家應用「工業元宇宙」,現時正另與兩間企業洽商合作,其中一家為本地公司,同樣由生產力局為其器材製作「數碼分身」;另一家則為內地公司,生產力局將向其提供技術,讓其有能力為其他公司提供「工業元宇宙」方案。
明報記者 鄭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