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熱血傻佬」繩索救援雜牌軍 志趣相投自資組隊海外參賽 國際大賽亞洲第二

【明報專訊】民安隊成員、歷奇教練、博士生,3人看似互不相關,卻因繩索救援這共同興趣走在一起,用公餘時間組隊練習,請假兼自費到外國參賽,每人每次花費數萬元。今年6月,他們到比利時參加有「繩索拯救界奧運會」之稱的國際繩索救援比賽Grimpday,與任職消防員的各地隊伍較量,於5隊亞洲隊伍中排第二,僅次於日本。隊長Sammy笑稱自己和隊員都是「熱血傻佬」,「吊住(喺半空)8個鐘,吊到瘀,如果唔係有興趣,真係搞唔掂」,當見隊伍進步,滿足感難用金錢衡量。

 香港繩索總會拯救隊目前有10多名成員,繩索教練兼民安隊成員Sammy(前排坐)為隊長,博士生Keith(前排站)及歷奇教練阿翀(高台左)都是活躍成員。(鄧家烜攝)
香港繩索總會拯救隊目前有10多名成員,繩索教練兼民安隊成員Sammy(前排坐)為隊長,博士生Keith(前排站)及歷奇教練阿翀(高台左)都是活躍成員。(鄧家烜攝)

明報記者 楊佩珊

「8個鐘吊到瘀 唔係興趣搞唔掂」

香港繩索總會拯救隊過去數年參加過多項國際繩索救援比賽,寓賽於操。今年6月,該隊到比利時參加Grimpday比賽,在24隊中排第16,於亞洲5隊中排第二,成績比前兩年進步。其他地區的參賽隊伍均為消防員,唯獨他們屬業餘,隊員來自五湖四海。成員參賽除了要犧牲年假,費用亦要自付,包括每隊1萬元報名費、機票、食宿、租車、裝備等,每人每次出外比賽起碼花費數萬元。該隊最多曾一年參加3個比賽,剛從內地返港翌日又再飛往日本作賽,但隊員都不言累。

隊長Sammy正職是繩索教練,同時是民安隊員,有多年義務參與山嶺搜救行動的經驗。約20年前他已開始接觸繩索活動,其後愈來愈「上癮」,一直希望組織志同道合的朋友到海外比賽,吸收經驗。他說外國特別是歐洲的繩索技術發展始終比亞洲進步,出名的繩索器材都是歐洲品牌,因此一直盼到當地取經。直到2014年,Sammy終於組織到一班同好到台灣參賽,其後成員更替,直到數年前班底大致固定。Sammy說目前隊員主要有兩個途徑加入,包括從民安隊接觸山嶺救援再進修繩索技術;或先考獲繩索教練資格再深造救援範疇。

相關文章:極端天災頻 民安隊加強裝備 培訓70水災搶救員200鏈鋸操作員 全年招募一級隊員 

多人正職民安隊員 國際賽學吊運 助山嶺搜救

Sammy與其中3名隊友均為民安隊成員,曾參與多次山嶺搜救行動。2021年4月女子石樂蕎在飛鵝山行山失蹤,Sammy與另一名隊友阿霆有份搜救,當時兩人與另一民安隊員設置繩索系統,將擔架吊落80米下山坡,把事主遺體帶落山。Sammy說,若按民安隊原有技術,要有7人才能吊運擔架,但因他與阿霆在國際比賽學到其他技術,因此3人已能用擔架將事主遺體運落山。

拯救隊模擬用擔架將被困半空的事主帶返地面。隊員各有分工,「岩角手」(左)負責保護繩索避免磨蝕,「照顧者」(中)負責保護傷者(右),另外還有兩名「設置員」於高處控制整套繩索系統。(鄧家烜攝)
拯救隊模擬用擔架將被困半空的事主帶返地面。隊員各有分工,「岩角手」(左)負責保護繩索避免磨蝕,「照顧者」(中)負責保護傷者(右),另外還有兩名「設置員」於高處控制整套繩索系統。(鄧家烜攝)

從事歷奇教練多年的阿翀是Sammy的學生,他說愈學得多繩索技術,愈發現原來世界很大。他前年首次出外參賽,賽後對繩索活動更加上癮。阿翀說上堂學到技術,比賽則提供一個平台展現身手,看自己到底能否活用技術;過程中亦可觀察其他國家的參賽者如何操作,有助他之後返港帶活動及教學,學生問到背後原理,都有信心解答。

鐵皮屋放滿拯救隊的裝備,包括不同粗幼長短的繩索、安全扣、上升器、頭盔、手套、人形沙包、收納袋等。(鄧家烜攝)
鐵皮屋放滿拯救隊的裝備,包括不同粗幼長短的繩索、安全扣、上升器、頭盔、手套、人形沙包、收納袋等。(鄧家烜攝)

有關注高空作業安全 盼減從業者意外

正攻讀博士、曾任大學助教的Keith說,大學時讀社工,想考多張課外活動證書傍身,於是參加繩索技術課程,結果愛上這項活動。他說雖然日常生活與救援無關,但若要繼續深造繩索技術,救援是其中一個方向。相關資歷令他獲得一些高空工作機會,例如舞台燈光架設等,而其社工背景亦令他更關注高空從業員的工作安全,盼望習得的救援技術不是用於救援,而是透過技術提升,減少意外發生。

相關文章:拾級成為運動攀登教練、山藝教練 挑戰自己 興趣變事業

模擬真實 古蹟商場博物館作賽場

國際繩索救援賽的場景多設於公眾地方,香港繩索總會拯救隊曾在外國古蹟、遊樂場、博物館甚至商場比賽。以Grimpday為例,其中一個救援任務設於布魯塞爾皇家軍事博物館航空廳,比賽時伸手就可碰到懸在館內的飛機;布魯塞爾原子球塔開放旅客搭升降機參觀,救援隊則可從底部游繩上升;遊樂場也不全封鎖,同時有人玩過山車等機動設施。

2023年Grimp Japan比賽於沖繩舉行,任務之一是將傷者從河谷救起帶返岸邊。(受訪者提供)
2023年Grimp Japan比賽於沖繩舉行,任務之一是將傷者從河谷救起帶返岸邊。(受訪者提供)

隊員Keith說,比賽時遊樂場內遊客都很好奇是否真發生意外,對參賽隊伍來說除了做任務,亦要面對觀眾壓力,「場景有見過、知識上知道,但做不做到(任務)是另一回事」,而公開比賽亦可加深民眾對繩索救援的印象和認知。隊員阿翀說,比賽好玩在於提供一個模擬真實的環境,讓隊員實際應用技術,而不單停留在理論層面,比賽場景除了真實,還很華麗,這種體驗絕非普通旅行可以感受到。

2022年Grimpday一場比賽於布魯塞爾皇家軍事博物館航空廳舉行,隊員Keith憶述比賽時伸手就可碰到懸在博物館內的飛機。(Blue Ring Studio提供)
2022年Grimpday一場比賽於布魯塞爾皇家軍事博物館航空廳舉行,隊員Keith憶述比賽時伸手就可碰到懸在博物館內的飛機。(Blue Ring Studio提供)

4日11任務 午餐能量棒果腹

一般國際比賽為期3至4天,共要完成約11個救援任務。為追趕時間,隊員有時連午飯都沒吃,只靠能量棒及能量飲料果腹。在基地接到任務,隊員便要爭分奪秒,帶同裝備上車,由隊員或支援隊成員開車到現場,爭取時間做任務。比賽任務有時亦會臨場調整,前年比利時Grimpday比賽,任務之一是要求隊員於河的對岸設置渡河系統,然後用繩索安排一個潛水員到水底救人,當扮演潛水員的隊員到達水面,大會將任務改為拯救潛水員。

隊長Sammy說,比賽似一個技術交流嘉年華多於高低較量,各國同好聚首一堂,白天交流心得,晚上開派對作樂;比賽完結後還可順便觀光,前年就有隊員賽後到波蘭上課進修繩索救援技術。

戶外練習曾遇途人報警 盼大眾增理解支持

香港繩索總會拯救隊多數選擇人流較少的天橋或山坡練習,試過有途人報警,警察到場要求他們離開,練習被迫中止。隊長Sammy認為香港整體社會對繩索救援未夠了解,主觀認為危險,怕有人或物品從高處跌下,故驚動警方。隊員希望大眾對繩索技術及繩索救援多點理解和支持,長遠希望政府增加資源,讓他們有更多空間發展,以及推廣繩索技術。

香港繩索總會拯救隊在新界某處大馬路附近一幅約10米高斜坡練習,模擬用擔架將被困半空的事主帶返地面。拯救隊平時多選擇於人流較少的天橋或山坡練習,試過被警察要求離開而中止練習。(鄧家烜攝)
香港繩索總會拯救隊在新界某處大馬路附近一幅約10米高斜坡練習,模擬用擔架將被困半空的事主帶返地面。拯救隊平時多選擇於人流較少的天橋或山坡練習,試過被警察要求離開而中止練習。(鄧家烜攝)

隊員Keith說外國比賽多安排在公眾地方,香港目前參與繩索活動的人不多,難安排大型比賽,即使有亦需閉門舉辦。Keith歡迎觀眾到場觀賽,希望更多人了解繩索技術是安全的,長遠有助繩索技術發展及進步,更期望有一天可在青馬大橋練習甚至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