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不少香港人忙於工作,難有時間為自己做財務管理,很多人會透過財務策劃師來協助。一般而言他們會以六個步驟來為客戶提供建議及策劃財務建議內容,市民亦可以了解這些步驟從而改善自己的財務狀况。這六個步驟是跟隨「註冊理財規劃指標委員會」(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Board of Standards)的準則及步驟而定。
明報記者 黃清瑤
一)建立目標
如果曾經與財務策劃師見面,都知道首先會問你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何想做財務策劃,當中有何目標呢?」透過這個問題可以了解客戶需要,亦可以此指導投資目標、決定投資取向。不少人的答案可能是希望40歲達到財務自由或60歲就可以退休,而退休後可以有足夠的被動收入,令自己可以保持退休前生活,同時又可以間中到國外旅行。另外,他們亦會查詢一些開放式問題,以便了解客戶理財方面的知識,例如對股票市場是否熟悉、以前有什麼理財經歷、在過去的經歷之中自己有何優勢及弱點、計劃是否已經構思及預留一筆資金與退休呢?
二)組織財務狀况
根據之前的問題,財務策劃師已大致了解客戶理財水平,配合一些問題已經可以作出一些基本的策略,及買賣金融產品的建議。這些問題主要是可承擔風險能力,或是否願意承擔較高市場風險以實現投資目標。
如果你要為自己作財務計劃,可以記下一些關鍵信息如自己的年收入、儲蓄習慣、擬退休年齡及退休時是否合乎資格領取社會保障金如香港的高齡津貼。
三)分析財務狀况
收集上述一些相關信息,財務策劃師就會為客戶分析及提供退休計劃。假如你期望30年後退休,目前有10萬元儲蓄,期望未來的投資回報可以達8厘,在往後的日子亦會每月儲蓄5000元。有了這個明確的目標,就可以推進下一步驟以選取適合的投資方案。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目標是否正確,網上有許多理財計算機可使用,如有投委會的退休計劃計算機,就可以更了解預期未來退休消費開支,從而推算出投資目標計劃及預期回報。
四)建立財務計劃
假設通過儲蓄計數機,了解到自己未來需要500萬元才能實現退休目標,就可以決定投資方案。通常一個理想的投資組合,除了進取的投資項目,當中亦要有保守資產如黃金、貨幣債券等。至於投資比例除了按投資者本身可承受的風險,亦可以依照年齡作判斷,如較年輕的投資者可以將較大比例資產投放於高風險市場,如將六成資金投放於股票市場,四成買入較保守的資產。
愈接近退休年齡,投資組合更應趨向保守,例如距離退休年齡尚有5年,不妨將保守投資提高到六成至八成,進取投資下調至兩成至四成不等。如遇上波動市,投資組合很可能會出現虧損,倘若沒有急需領取資金的需要,不妨將資金繼續投資,或可考慮分段贖回。
在購入不同的基金或產品時,投資者除了要留意風險級別,亦要留意產品的管理費、轉倉費,過往是否有派息紀錄。倘若買入儲蓄保險,又要留意保證與非保證回報,例如保證回報在第幾年才能「回本」,以及公司過往派發非保證回報、紅利報告等。
五)執行計劃
在整個財務規劃當中,最困難的是持久執行計劃,在沒有財務策劃師的指導下,個人理財更應自律,必要時應提高儲蓄率以作不時之需。
其實坊間有許多產品可以協助完成計劃,例如不同銀行的零存整付計劃,雖然利率不高但可以有效協助完成儲蓄目標。股票市場方面,可以選擇門檻夠低的方法投資股票市場,例如月供股票或每月購入美股,購入美股的好處是可購入一股股票,同時美元亦為穩健的貨幣。
除了股票市場坊間亦有不少ETF可供選擇,例如近日推出的科技股ETF如南方恒生科技(3033)、恒生科技ETF(3032),用作長線投資相信會有獲利空間。
六)定期檢視計劃
一般而言財務計劃長達10至30年,持之以恆執行計劃固然重要,另外投資市場每天都在變化,不同市况應有不同策略。最好就似強積金一樣,每季一小檢,每年一大檢,以了解投資組合是否適合事宜。另外人生都會踏入不同階段,例如結婚生子、買樓或工作上有變化,此時有可能需要更新計劃,或增加、減少投資比例。
[退休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