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屈臣氏集團早於1841年在港成立首間門店,發展至今已有1.6萬間分店,遍及多個市場。踏入180周年之際,屈臣氏集團首席營運總監及屈臣氏(亞洲及歐洲)行政總裁倪文玲表示,今年疫情下積極發展線上及線下(O+O)購物,目標在2023年底分店數目達到1.8萬間,並於5年後將年收入提高至2400億元。她強調,雖然集團旗下香港生意同樣因疫情受壓,但沒有因此裁員或減薪。

明報記者 蕭嘉聰
倪文玲表示,集團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下跌9%,第三季已收窄至下跌4%,對聖誕銷售有信心,相信第四季銷售額可回升,明年表現更可勝2019年。截至今年底,集團O+O店舖數目達1.6萬間;料至今年底新增約900間分店,當中400間位於中國內地,正常年份集團會開設1300間分店,回報期約13個月,但今年部分國家封鎖措施減慢開店速度。
她又指,今年受疫情影響,猶如「壓力測試」,集團加強O+O銷售,多與會員溝通,最終亦合格過關,最嚴峻時內地最多有80%店舖暫時停業,目前僅0.3%店舖停業,主要位於土耳其及烏克蘭。
上半年電商業務收入增九成
她續指,不少客人未能外出購物改為線上購物,集團電商業務收入上半年大增九成,至10月底亦升70%,香港更有雙倍增長;O+O銷售已佔收入雙位數,部分市場更佔30%,如全球疫情好轉,網購亦會有所回落。數據顯示,O+O客人消費額較只在實體店購物的客人多出3倍;而網購客人消費額更較線下多出2至8倍。她指出,即時大數據可推薦更多個人化產品,線下銷售無法即時應用大數據。集團今年的科技投資金額按年增加18%,明年亦會加大投入,料增加20%至16億元。
為復蘇做準備 匯豐調查:3/4受訪港企推行變革 10種策略 迎戰市場變化
倪文玲指出,計及屈臣氏、百佳及豐澤,集團在港共有超過600間分店,今年與其他零售商一樣情况困難,首先會整合店舖網絡。香港整體零售今年截至第三季倒退10年,七成來自旅客,令行業面對很大壓力,如果旅遊區租金太昂貴或沒有減租,有可能會關店,但強調沒有因為疫情而裁員或減薪。
她又指,疫情對化妝品生意有所影響,而健康產品如維他命的需求仍然非常高,約有30%至60%的增長。另外,疫情期間需要長時間戴口罩,防敏感護膚品在全球均錄得逾20%增長,較沒有疫情時更加明顯。為慶祝成立180周年,屈臣氏集團昨舉行網上慶祝酒會,將繼續「全球微笑行動」籌款活動,為唇顎裂兒童提供免費修復手術。
從CSR到CSV致力商社共贏 社會創新人才 發揮社企營運及商業管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