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地透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聘請了15名應屆畢業生,分別參與廣州、東莞及中山的項目,任職項目管理、物業管理、租務、市場發展等地產相關部門。新地(中國)南中國區總經理黎祥掀表示,過去新地派到內地的都是有一定年資的員工,因為當時更多是想將香港的技術及管理經驗帶回去。隨着中國經濟不斷向前,香港傳遞經驗的角色逐漸轉化為「兩地合作、互惠互聯」的關係,現在要在內地城市拓展業務,對國情政策的了解會更重要。
吸收灣區工作經驗 成北上發展的跳板
「直接派新人到灣區工作,今次是頭一遭。」黎祥掀覺得,派新人的好處是他們會像海綿般快速吸收,而且大灣區與香港的生活差異沒內陸城市那麼大,易於適應,「這批員工能感受更多風土人情、經濟佈局等等,再把這些體會與感受帶回來與香港同事分享,日後他們在大灣區的工作經驗,也可作為繼續北上闖天下的跳板」。
黎祥掀說, 現時分別在高鐵廣州南站及南沙慶盛站發展大型綜合地產項目,正好需要大量人手,雖然就業計劃要求聘請期最長18個月,但兩個項目開發期至少數年,所以從一開始新地就已有長期聘用的打算。
港青展抱負 循環效應達至三贏
黎祥掀認為,計劃為新地為帶來的大灣區機遇絕非止於人才,優秀員工能讓企業在灣區發展更順利,而企業發展會帶動城市經濟向好,城市壯大意味企業將看到更多商機,也同時需要更多人才,從而為更多香港年輕人提供一展抱負的機會,形成循環效應,達到三贏:「大灣區機遇其實是環環相扣,長遠及宏觀來看,機遇不止是職位或人才那麼單純。」
15名新員工已經全部履新,黎祥掀亦一直關注他們的表現,會花大量時間在新人身上。對於這班新血,黎祥掀表示,最初也會擔心他們未必適應在陌生地方的工作及生活,但接觸後發覺他們「比想像中能吃苦,而且可能一早知道要到灣區工作,心態上已做好準備」。
相關文章:【大灣區】大灣區就業計劃410企業提供3500職位 估計求職總數逾2萬宗
港人優勢在國際視野與敏銳觸覺
對於港青在灣區的競爭力,黎祥掀認為有些職位始終是港人有優勢。以新地為例,作為綜合地產開發商,業務包括住宅、商場、寫字樓、酒店,無論客戶還是合作伙伴都不乏環球企業,而不少香港年輕人有國際視野、有品牌觸覺,強於發現及解決問題,因此像租務或需要較多與國際客戶打交道的職位,黎祥掀認為確實是港人較有優勢。
然而相對內地青年,香港年輕人對國情了解較少,如日後要在內地發展,他建議年輕人放平心態,好好利用機會主動了解什麼是大灣區,正如他委派給新人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趁假期行遍廣州所有轄區,觀察不同轄區的風貌特色、經濟民生,既是商業考察,也讓他們從生活中感受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