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Talk

港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 港大王于漸:建議一籃子政策 搶全球人才 建中國矽谷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認為,本港目前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政府有需要加快引入人才及勞動力,並且要就此提供房屋、土地配套,相關一籃子政策都要做得好。他認為,本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亦一定要定得高──成為中國矽谷,並且就此出台一系列土地、房屋、人才、教育政策,在本港培育及吸引全世界科技人才。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本港未來經濟的願景之一,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而正如已故國際武打明星李小龍有一金句:「你想成為什麼人,就能成為什麼人」(As you think, so shall you become)。

王于漸表示:「如果矽谷一開始全部只是僱用南加州人才的話,就不會成為今日的矽谷,換言之,矽谷一開始便想像到自己定位不止是南加州而是全世界,因此便去全世界吸引人才,這樣矽谷才能雄據美國甚至全球。同樣道理,如果我們(香港)所有大學只是提供高等教育予本地居民,亦無可能推動到香港成為另一個矽谷,所以這是思想問題,我們到底想像自己將成為什麼,若想像自己將成為矽谷的話,我們除了既要照顧本地人才外,亦要相信未來的發展更依靠境外的人才。」

相關文章:JUMP招聘及進修日 3大專業「搶人才」率先睇10個醫護 安老服務業職缺清單

支持資助大學倍增非本地生限額

作為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稱,包括香港大學在內的8間政府資助大學,每年招收資助學士約1.5萬,已相當於本港適齡人口近四成,加上不受政府資助的高等教育及海外升學,本港現時逾60%年輕人口料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本港目前仍然人才短缺,成經濟發展最大樽頸。

本港8間資助大學的學士課程現可招收非本地生自費入讀,上限為核准資助學額總數20%,而早前則有傳媒引述消息指出,有關限額將會放寬至40%,王于漸認為,若屬實是好事:「若本港8間資助大學招收非本地學生配額可以增加1倍,這是很好的政策,原因是這些大學過去比較依靠政府的財力支持,將來便可創造空間給它們不止靠政府的資源,而是靠私人、自費的形式去辦學,這亦是本港向成為全球高等教育中樞(education hub)角色邁出重要的一步。」

相關文章:港大非本地生人數「復常」 逾800名來自40多個國家或地區

出售公屋 助吸引人才

另王于漸提及,過去多年一直建議政府出售公屋單位,例如他與同事在2021年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提出,以市價25%向公屋租戶出售單位,藉此解封5.8萬億元資產,相當於超過兩年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或10年政府財政開支。王于漸早前主講由中國國情研習促進會(香港)主辦、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范耀鈞主持經濟「范」泛講視頻會議講座,也曾再次提及出售公屋,指此舉可配合本港大規模引入人才及勞動力的政策。

 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建議,本港政府把公屋單位出售予現租戶,料部分長者買入單位後會出租,由此每月取得理想租金收入,可回內地享受豐盛退休生活。
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建議,本港政府把公屋單位出售予現租戶,料部分長者買入單位後會出租,由此每月取得理想租金收入,可回內地享受豐盛退休生活。

根據政府統計處上月發表的本港人口臨時數字,今年中約為749.8萬,較去年中734.6萬增逾15萬,回升至接近2019年高峰水平,升幅主要來自3.1萬單程證持有人和14.3萬其他香港居民移入,可見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7月上任至今推出「搶企業、搶人才」的策略有初步成效;不過,本港仍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2021年人口為741.3萬,年齡中位數為46.3歲,而本港在1997年回歸以來,年齡中位數在每5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中已持續上升。根據聯合國今年初預測,到了2050年,本港會成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有40.6%的人口為65歲或以上。

相關文章:【人口老化勞動力減】2046年長者倍增佔人口1/3 政府招才輸勞成人口增長動力 惟勞動參與率仍不斷降

四成公屋僅一至兩名住戶 資源使用率低

王于漸表示,雖然本港政府過去三次公布人口普查報告後均曾提出人口老化問題,但之後均沒有提供解決方案,直至李家超去年7月上任行政長官後,才在引入勞工、人才等方面有政策落地,而他認為這些政策力度要更大,並且要就此提供房屋、土地配套。他指出:「吸引勞工、人才的門口要更大,而當門口開得更大後,若解決不了房屋、土地問題仍然是不行的,人才來港後不能沒有合適居所,否則人才亦不會來。假如本港需要發展科技、創新產業,需要做一些研究,亦需要大學去配合,尤其是與科技及工程相關學系;總而言之,我們不同政策也要做得好,政策之間既不要互相矛盾,亦不要做啲又唔做啲,例如若政策A、B、C均屬必須的話,做政策A後不可不做政策B,做政策B後不可不做政策C,若政策A、B、C均做好,這樣便可以成事了。」

在本港需要大規模引入勞工、人才的前提下,如何提供房屋、土地配套呢?王于漸認為,出售公屋單位予租戶,可以幫助釋放這些寶貴房屋資源予市場,「出售公屋單位,可以令目前住在公屋單位的租戶轉為擁有自己的單位,當他們擁有該單位後,可以作出很多不同的選擇。我們要了解的是,現時近四成公屋單位住戶人數只有兩個或一個,在此情况下,公屋戶住得非常寬敞,因此公屋資源使用率亦非常低,如果這些住戶繼續租住公屋,此情况是無法改善的,而政府若要求現租住公屋的公公婆婆搬出去,在政治上、社會上均無法接受;但如果這些公屋戶日後擁有該單位,他們部分可能會自願搬走、將該單位租給更有需要的人,這樣便可以釋放寶貴的公屋資源,這是我建議出售公屋的理由」。

王于漸表示,政府出售公屋單位的話,亦可被視為一個社會契約,他表示:「 本港住在公屋的居民一般收入不多、財富不高,若政府容許很多外來人口來港,他們的反應料非常負面。但如果他們可以低價買入公屋單位成為業主的話,料對於外來人口便不會那麼抗拒,原因是愈多人來該單位就會愈升值。另外,他們亦可以把該單位在市場出租,每月有理想租金收入,自己在珠海住得更舒服,變成境外業主,也是挺不錯的安排!」

相關文章:人才短缺調查2023|疫後員工追求平衡生活超預期 選擇退休後不工作人數增 加劇人手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