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NewsCreative

3D 打印應用多元化 提升產品設計效率

原來 3D 打印早於 80 年代已出現,當時稱列印三維物體的過程為「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應用在工商業用途,包括產品開發和大量生產。最初的 3D 列印機既大而且笨重,價格亦相當昂貴,發展到今時今日,3D 列印機已演變成桌上型的工具,大大提升不同行業的應用。

發展至今,3D 打印機已由大型工業用機器演化成桌上型工具。
發展至今,3D 打印機已由大型工業用機器演化成桌上型工具。

文:夏穎欣 圖:受訪者提供

青協生活學院「應用產品設計及 3D 打印證書」課程導師 Connie Tam 表示,一般桌上型的 3D 打印機是以 FDM 技術運作,機上會有熱溶膠槍,用家先調校溫度,然後將熱溶物料如 PLA 膠料和環保材料等來建構成品。

一般桌上型的 3D 打印機是利用 FDM 熱熔技術,將材料堆疊成形。
一般桌上型的 3D 打印機是利用 FDM 熱熔技術,將材料堆疊成形。

「在外國,3D 打印技術應用於製作產品的樣板、建築模型等。同時亦發展到個人化應用和精密度高的產品,例如牙模、助聽器、複製文物、魚類以作教學研究用途。而在香港,3D 打印則常見於設計行業、珠寶首飾、時裝和教育用途。」

3D 打印技術 助提升研發效率

青協生活學院「應用產品設計及 3D 打印證書」課程導師Connie Tam
青協生活學院「應用產品設計及 3D 打印證書」課程導師Connie Tam

已從事產品設計行業 14 年的 Connie,先後在不同範疇,包括家電、玩具、嬰兒用品、手表、風筒、直髮器等工作。她明言,自從 3D 列印普及後,對於產品設計的行業大有改善。「以前製作樣本的成本較高,設計師會以圖樣估計商品可行與否。今時今日有 3D 列印之後,製作模型的成本較為便宜,可以提升產品的設計效率、降低成本和有助進行產品測試。」

一般桌上型的 3D 打印機是利用 FDM 熱熔技術,將材料堆疊成形。
一般桌上型的 3D 打印機是利用 FDM 熱熔技術,將材料堆疊成形。

然而,這種「方便」對於新入行的設計師亦會帶來壞影響。「憑以往的經驗,『手造辦』的過程十分重要,較畫 3D 模型更講求精細,故新人容易忽略。同時,設計師只對電腦進行設計,會局限了他們的設計思維。甚至因為複製實在方便,致部分設計師會怠惰下來。」

作為產品設計師,Connie 強調多思考是重要一環。「構想新意念的時候,不要只集中在某行業,要把思維向外拓展。」設計其實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透過了解別人的行為模式,才能設計出引起共鳴、切合他們生活所需的產品。「以某運動鞋品牌為例,由大自然的題材想到魔鬼魚,再由魔鬼魚的流線型、斑點、材質等引發構思,成為運動鞋的新設計。」

3D 打印屬工具 必先打穩設計基礎功

青協生活學院助理課程主任劉麗珊 (Lilian)
青協生活學院助理課程主任劉麗珊 (Lilian)

青協生活學院助理課程主任劉麗珊 (Lilian) 表示,「近年 3D 打印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留意到市場上對於相關需求增加,故開辦『應用產品設計及 3D 打印證書』課程,為有興趣人士提供一個進修選擇。」

Connie 不諱言,部分學員是行外人,報讀是為了個人興趣或有意創業,很多都急不及待希望盡快學會操作 3D 打印機。不過,她強調,3D 打印只是「工具」,真正要掌握的是設計的基礎功。

在 4 堂課堂上,一半時間會闡釋設計的概念、流程、畫立體圖,教導學員將腦海中的意念轉化成圖像。然後才會學習操作 3D 打印機,將圖像變成實物。由於不同的材質、大小、用途、結構都會影響到操作設定,因此不少學員都感到困難。Connie 說:「學員要多嘗試不同類型的打印方法,如圓球狀、盒狀,不同大小厚薄,才能逐步掌握操作的技巧。」

投身產品設計師 工程、創意思維不可缺

她寄語有意投身產品設計師的年輕人:「從事產品設計應兼備工程思維及創意思維、多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切忌主觀,多跟別人討論交流,了解別人的想法。」還有更重要的是不要怕辛苦。「因為從事產品設計者要經常到內地廠房監察生產流程,要與廠方保持溝通,對操作、流程有更多的了解,相信有助年輕人在行內長遠發展。」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