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News護理 ‧ 社褔 · 教育特輯

視光師:「第一身」幫助別人 工作滿足感大


眼科視光師林家瑋(圖右)認為,要從事此專業,喜歡與人接觸、樂於助人是不可或缺的條件。(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眼科視光師林家瑋(Katy)(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視光師屬最前線的醫護人員,能以「第一身」幫助別人,充滿工作使命感。喜愛與人接觸的她,需面對來自不同年齡層、背景的服務對象,她以面對長者為例,部分聽力較弱,故要調節說話速度與聲線,言詞亦要盡量顯淺易明。”——註冊視光師林家瑋 (Katy) 

 

為了成為視光師,Katy遂修讀「眼科視光學 (榮譽) 理學士學位」課程,從中學習病理學、眼病理學、藥物治療等知識,又要應付臨牀實習及小組科研項目,然中拓闊了她的視野和提升了她的解難、溝通技巧。

畢業後,她參加了理大眼科視光學院為期兩年的「駐院眼科視光師計劃」,選擇了「隱形眼鏡、眼前部分及屈光度數技術」作為臨牀專業範疇,及後於學院工作了一年,協助做研究,但始終覺得不適合自己,及後她轉投理大護眼中心任職,每日負責約 12 個個案,主要提供全面眼科視光檢查、角膜矯形服務;另提供針對錐形角膜患者特製的隱形眼鏡驗配服務。

「全面的眼科視光檢查一般需時 45 分鐘,包括:詳細問症、視覺及屈光度數測試、雙眼協調、色覺普查、眼壓量度、眼睛內外健康檢查、拍攝眼底影像、診斷及建議。」她說道。

服務對象大不同 考驗 EQ、耐性

入行數年的Katy不諱言,工作挑戰不少,如因擁有童顏外貌、個子小,曾遇過服務對象質疑其專業能力;又或是家長 / 服務對象對眼睛問題欠理解,康復進程與期望有落差而責罵她:「以弱視的治療與訓練為例,不是一朝一夕,需經過數月甚至更長時間,過程中需要患病小朋友及家長的合作與理解。」這些都讓她明白良好溝通的重要性,並訓練其 EQ 及耐性。

全文版:眼科視光師需掌握新技術知識  守護眼睛健康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