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NewsOthers

參與編纂《香港志》 培育研究學養黃金地

香港地方志中心是全港首間編纂《香港志》的民間機構,學術氛圍濃厚,著重團隊精神,是培育研究學養的難得之地。

編修首部《香港志》 求才若渴 眾手成書

編纂團隊秉持「述而不論以史為據」的宗旨,本著求知、求真及求證的精神,在香港特區政府、各大學府及機構的支持下,編輯可以親身接觸珍貴的一手資料,包括新界原居民鄧氏族譜及殖民地檔案等,同時透過口述歷史訪談,讓古往今來多少人物典故,重新面世,力求全面呈現當時的社會面貌。

編纂《香港志》屬香港歷來首次,中心參考各地的修志體例及規範,訂定編纂手冊,同時定期邀請各地修志專家,包括廣州市文史研究館為編輯團隊舉辦工作坊,讓各人從中學習另一種歷史研究體系,同時得到高水平的學術鍛煉。

滙集年青學者媒體業者 紀錄城市每代人集體回憶

中心雲集各學術領域的大家,編審委員會五位召集人及委員在各研究範疇首屈一指,本著為香港留下一個文化歷史寶庫的初心,亦冀望以薪火相傳的目的,言傳身教,啟迪年青編輯人員在學術路上的追尋。

中心責任編輯羅家輝博士(Rock)屬於中心第一批編輯團隊,過往在大學和非政府機構(NGO)參與研究和項目管理,目前負責自然部類的編寫,內容包括自然環境、生態、環保、人口、城市建設、漁農業等。

參與編纂《香港志》 培育研究學養黃金地
中心責任編輯羅家輝博士(Rock)

加入中心一年多,Rock最大的體會是「中心」的精神。他表示,「中心」如同槓桿,滙集香港頂尖水平的研究力量,再轉化成為編修地方志的能量場,然後回饋本地社會以至國家及海外,「生命有涯,投放一些精神,參與地方志這個萬古文化工程,我認為是值得的,因為我們所發揮的槓桿作用,可以橫越時空,為後世留下珍藏及啟迪。」

對於Rock來說,地方志的編輯是非一般的編輯,雖負責編輯文字和出版,也要從事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涉獵範疇多采多姿。他形容其一天的工作可以用「學術行政」概括,「有時是埋首疾書三幾千字,校對一二萬字,有時是寫幾個詳細電郵、說四五通長電話,有時是翻書十數本,或開三四個會議。做學術工作時,要有行政意識;做行政工作時,要有學術意識。能夠同時認真對待學術和行政,在這裡上班會很順心。」

參與編纂《香港志》 培育研究學養黃金地
中心求才若渴,積極吸納各方人才,參與編纂《香港志》。

中心高級編輯黃麗瑗(Salina)於2018年獲得香港大學佛學碩士學位,此前曾從事媒體行業,主要負責本地經濟和高等教育的專題寫作,目前專責編修《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專題志經濟篇中的部分章節。

參與編纂《香港志》 培育研究學養黃金地
中心高級編輯黃麗瑗(Salina)

Salina表示,有別於一般的新聞或報告寫作,志書有自己獨特的體裁、記述範圍和規範,所以修志的工作對文字工作者來說是一種學術含量高的另類挑戰;加上志書歷史跨度大、信息量及資料涉及面廣,對資料的蒐集剪裁、消化吸收和分析綜合有相當要求,而媒體的經驗有助她迅速對資料有全面的掌握及取材。

參與修志工作一年多,Salina難忘有位香港著名的經濟學者自發捐出大批珍藏已久的政府刊物。她形容,過程猶如護送「接力棒」,「把資深學者與年輕學者串連起來,薪火相傳。」

助理編輯吳健聰大學畢業後往河北邯鄲市參與城牆遺址發掘,由此篤定志向,再往中國社會科學院攻讀考古學碩士學位,主修夏商周考古,期盼有天可在港建立考古實驗室,將文史哲與科學結合,讓考古變得更「貼地」。

參與編纂《香港志》 培育研究學養黃金地
助理編輯吳健聰

中心編纂團隊背景多元,各人志趣雖不一,對志業皆充滿熱忱,冀盼藉修志的過程,上下求索,開闢一片新天地,在蒼穹盡處,終歸有一片無垠之境,值此一生孜孜不倦。

參與編纂《香港志》 培育研究學養黃金地

加入我們

中心誠邀有志學者及編輯加入香港地方志中心編輯團隊,攜手共纂《香港志》。中心現招聘下列職位:

責任編輯
高級編輯
編輯

.對修志工作抱有熱忱,認同中心宗旨
.持有人文或社會學科的學位(歷史、政治及公共行政、經濟、金融、地理學科獲優先考慮)
.積累7年以上研究、寫作、新聞報道或編輯的工作經驗
.須具備優良的中文寫作和編輯能力,及良好的英文讀寫能力
.具備良好的溝通和領導能力,擅長團隊合作
.熟悉出版、知識產權等相關法律和政策
.能熟練使用常用編輯軟件

有關中心介紹及招聘詳情,可瀏覽https://www.hkchronicles.org.hk/

香港地方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