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右一)集合小店師傅的技藝如繡花拖鞋、小巴車牌、手雕麻雀等力量,帶到書展,讓更多市民能接觸傳統工藝。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第二十八屆優秀社工選舉」「優秀社工」得主鍾承志 (Tony)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要令服務對象的狀况獲得改變或改善是長遠的工作,即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無能感雖大,但社工不能沉下去,要提醒自己適時抽身。”—鍾承志 (Tony),由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主辦、明報JUMP協辦的「第二十八屆優秀社工選舉」「優秀社工」得主之一。
Tony 出身於綜援家庭,曾嘗過「吃白飯沒有餸」的日子,小時候經常流連青少年中心,受中心社工的啟蒙,他修畢社工課程後,隨即投身青年工作。及後整筆撥款津助制度 (LSG) 的推行,令他感受到社工的價值受到衝擊,亦難有足夠時間關心及照顧服務對象的需要,有違他着重和服務對象及同事建立關係的本志。
他遂放棄穩定的工作,和志同道合者創辦「生命工場」,在當時政府還未設立扶貧委員會、未有學前教育學券計劃下,開展了清貧幼兒及其家長服務,從免費補習、家長教育、成長及親子活動等,到及後的升學選科、推行夢想實踐計劃、規劃職志,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給予支援,以紓緩跨代貧窮狀况為目標。
無懼艱苦經營 追求自主服務空間
沒有 LSG 資助,Tony 坦言,需靠不斷申請政府或商界的津助計劃或慈善基金;另靠自負盈虧服務及籌款等來維持服務。雖艱苦經營,但機構也由最初 4 名全職及 1 名兼職員工,發展至現時26名員工,集中提供扶貧 (油尖旺區、北區的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成長及社區發展服務。
面對新區不斷發展及舊區重建,個體小店急速消失,他遂集合了油尖旺區百多間已結業或難以生存的小店,以實體店形式運作、參與市集等,專賣它們的產品,既可擴大小店的生存空間,讓傳統技藝得以承傳,亦能為清貧家長開拓工作機會。
夢想與現實 不硬銷「正能量」
機構至今運作了約 14 年,Tony 樂見不少昔日的小朋友及中學生,已各有不同的發展路向。「有獲不錯學校的取錄,也有完成了 HKDSE,考慮向教育、醫護等界別發展的;還有一位在親人幫助下,出國留學;有些更按個人志趣加入了美容或電視台工作。」
談夢想,也要面對現實。「脫貧路途仍很遙遠,但至少機會多了!」他認為社工不能硬銷「正能量」,縱然環境不可變,也應讓服務對象了解現實,學會改變個人的心態,嘗試適應,是成長的寶貴一課!
Tony’s Profile: 學歷:理大「社會工作文憑」課程→嶺大「文化研究碩士」課程 年資:逾20年。一直在青少年中心工作,2004 年與數名朋友 (社工及非社工) 創立 NGO「生命工場」。 現職:生命工場創辦人 / 總監 目標:希望利用個人的彈性,在貼近社會僅有的空間,開拓更多元化、適切的人本服務,讓服務對象看到生命、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