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香港今年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95.48億元,按年升30%(見圖),扭轉連續24個月下跌的趨勢,比較1月的13.7%跌幅,顯著反彈,但仍低於市場預期的44%升幅。業界表示,2月份升幅令外界誤以為本港經濟已走出「寒冬」,步向復蘇,其實去年因疫情導致基數較低,造成今年2月大升只屬「假象」。與2019年未有疫情的本港零售比較,首兩個月銷貨額仍跌三成,但個別民生消費項目,表現卻比2019年同期優勝。
首兩月總銷售額按年升2.7% 電器類按年升34.3%
合計首兩個月的總銷售額達620.97億元,按年升2.7%。當中,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銷貨價值按年跌5.6%;超級市場按年跌7.2%;藥物及化妝品跌23.1%。另一方面,新鮮或急凍魚類及禽畜肉類按年升2.1%;衣物、鞋類及有關製品按年升7.5%;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按年升34.3%,百貨公司按年升4.1%,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按年升3.2%。
珠寶鐘表銷貨額 較2019年仍大跌5.3%
零售業協會會長謝邱安儀解釋,去年2月為本港疫情爆發初期,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跌幅達78.5%,形成低基數效應,令今年2月該項的銷貨價值數字上較為樂觀。謝邱安儀續稱,與2019年2月或有正常旅客來港消費的月份比較,該類銷貨額仍是大幅下跌。
與2019年首兩個月的零售銷貨價值作比較,與旅遊業相關的零售類別,其跌幅頗大,如百貨公司跌39.02%,衣物、鞋類及有關製品跌44.7%,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類別更跌57.32%。
不過,與2019年首兩個月未有疫情時比較,個別民生消費項目甚至更勝疫前,當中超市消費升2.8%,新鮮或急凍魚類及禽畜肉類更大升16.5%,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則微升0.4%。
業界料3月情况相若
謝邱安儀預計,3月的情况與2月相若,主要因去年3月份同樣受低基數效應帶動的原因。政府發言人亦稱,本港旅遊業冰封及本地疫情持續下,零售業經營環境在短期內仍充滿挑戰。
零售協會調查:逾半零售商擬下季關店
雖然本港2月份零售消費貨值按年回升,但謝邱安儀表示,會員稱市民消費意欲仍處於低位,短期內難以改善,預計未來仍會繼續有更多店舖倒閉,失業率亦會持續上升,未見好轉和復蘇的迹象。謝邱安儀預計,今年第二季超過五成受訪的零售企業選擇關閉店舖,關店比例更由一個較低的百分比增至接近兩成。
第三季關店比例恐增至四成
謝邱安儀稱,受去年低基數影響,今年2月零售銷售貨值升幅達30%,但事實上零售行業仍面對嚴峻的經營環境。隨着關店增加亦令失業率持續攀升,加上普遍業主減租意欲低下。謝邱安儀表示,企業選擇關店的情况將十分嚴峻,有五成的受訪會員表示,在第三季亦會繼續關閉店舖,關店比例更增至四成。謝邱安儀強調,整體店舖東主仍偏向悲觀,如奢侈品品牌會繼續選擇關門。
謝邱安儀表示,踏入4月份,迎來復活節及清明節的長假期,港人留港消費,有助帶動整體零售銷售,讓人流回復至正常周末的生意水平,對零售起正面作用。她又預計,復活節銷售按年增幅會更為顯著,但亦只因受去年低基數效應的影響。她續表示,若與過去有旅客的清明節和復活節銷售比較,目前的銷售表現仍然比較疲弱。
2月網購貨值升57%
謝邱安儀更稱,一些大平台會陸續開設網購生意,以及網購逐漸成為的新常態,預計網店的生意會持續增加。2月零售數字中,網上銷售佔6.1%,網上銷售貨值按年升56.6%,首兩個月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按年升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