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疫情衝擊本地經濟,近年發展迅速的初創界亦深受影響。貿發局研究顯示,逾六成初創業界受訪者稱疫情對業務造成負面影響,近兩成稱疫情影響公司擴展計劃。千里之行未成行,惟有專注足下︰逾七成受訪者未來3年冀以香港市場為主,亦有逾一成期望進軍內地。貿發局助理總裁梁國浩稱,下月起於深圳推展「Go GBA」平台,向進軍內地的初創提供一站式服務,現正與大灣區5市對外機構商討於當地設商務中心服務港人。
16%初創稱疫情礙擴展
貿發局研究顯示,港初創公司由2015年的1500多家增至去年3300多家,增長逾倍,但疫情爆發及各國限制通關打亂部分初創公司陣腳。259名受訪者中,有16%表示疫情影響擴展計劃。香港創業家過往目標「稱霸世界」,着重國際市場,惟疫情如山擋路,路不轉則人轉,有八成受訪者目前業務主要來自本港,冀先站穩陣腳,另各有12%受訪者未來3年冀拓展內地,以及包括東南亞在內的海外市場。
貿發局設灣區平台助初創落戶
梁國浩稱,疫下亞洲市場復蘇較快,惟本地初創資本較少,故變陣以本土市場為先,再拓展東南亞及內地市場,他說,「大灣區成本低,市場大,與香港人口比例是1比10,是750人和7500人的市場分別」。內地市場「不是說上去便上去」,文化及體制差別、資訊流通不足等令初創審慎。貿發局下月啟動「Go GBA」平台,於深圳辦事處設一站式服務中心助初創「落腳」查詢,正與大灣區5市對外商務機構洽談開設中心,未來亦冀通關後於大灣區內辦實體活動介紹本港初創。
梁又認為,本港初創疫下有明顯改變,「朝Health Tech(健康科技)方向走」,生物科技、綠色科技等愈趨成熟,舉例香港研發的病毒快速測試方案迅速、市民熟悉口罩認證標準等,展現港人熟知科技認證和國際水平,相信本港初創於有關領域具優勢打入大灣區市場,而貿發局舉辦第4屆創業快線亦由過往以機械人、大數據、智慧城市為主題,轉為與生物科技、新零售科技等領域有關,亦認為上述領域是疫情或後疫情的新經濟體下具需求的產品。
創業快線首辦大師賽 邀初創分享疫下突圍
貿發局下月舉辦第4屆創業快線,並首辦「大師賽」,邀過往勝出者展示如何透過創業快線擴展業務,以及在疫情下如何轉變經營模式突圍。有參賽者是協助電商網上退貨的平台創辦人,平台營業額自前年推出以來年錄得5倍增長。
電商退貨平台營業額增5倍
「疫下帶動網上零售」已是老生常談,零售以外的新服務卻成突破點。從事電子貿易10多年的溫俊偉(Roy),前年年底推出協助網店退貨的平台Return Helper,他解釋,以往對電商而言退貨是一大痛點:如貨物寄往海外被退,賣家要委託跨境物流取回貨物,動輒需20元美元運貨,若放棄貨物則造成耗損,估計全球網銷退貨率達三成。
去年勝出 已接觸內地投資者
Roy表示,其平台連接多國物流公司,可提供較廉價物流或倉儲服務,平台亦對接網上二手或清貨平台,可將退貨二次銷售,「電商不希望收回貨物,想將貨物變錢」,Roy稱電商使用其平台可省兩成或以上退貨成本,其平台推出一年後營業額獲5倍增長,料今年疫下可保持增長趨勢,更獲網購平台eBay和Amazon選定為大中華區合作伙伴,有信心拓展內地及東南亞市場。
作為去年勝出初創之一,Roy已獲貿發局牽線接觸內地投資者,亦獲安排到台灣接觸當地電商商會,「每商會有200家會員,較方便將平台介紹予台灣業界」,他亦會參加今年首辦的大師賽。貿發局助理總裁梁國浩形容大師賽是「curtain raiser」(揭幕戰),冀讓過往3屆勝出者展示如何「疫下變陣」加速發展。該局今年會辦多項大型活動,其中一項獲信和、希慎等企業參與,由他們提出面對的痛點,再邀初創提供解決方案,勝出者有機會獲企業資助研發,將意念轉化為實體應用。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