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科大擬開辦醫學院?|聚焦醫療科技 培訓醫生非主軸 校方未正面回應 稱按社會需要「探求不同方案可行性」

【明報專訊】日前網上流傳香港科技大學計劃成立本港第三間醫學院。校方昨(24日)回覆本報,未正面回應是否有意開辦醫學院,但稱按社會需要,「探求不同方案的可行性」。據悉科大校董會上月聽取初步發展「醫學院」的簡報,提及科大的定位有別港大和中大,非以培訓醫生為主軸,校方欲聚焦醫療科技。

圖為科大學生路過校內地標紅色日晷。科大回應本報查詢有否計劃或考慮設醫學院時稱,隨人口老齡化,健康護理及醫療服務需求更形迫切,校方一向按社會發展及需要,不時提出教研計劃,探求不同方案的可行性。(楊柏賢攝)
圖為科大學生路過校內地標紅色日晷。科大回應本報查詢有否計劃或考慮設醫學院時稱,隨人口老齡化,健康護理及醫療服務需求更形迫切,校方一向按社會發展及需要,不時提出教研計劃,探求不同方案的可行性。(楊柏賢攝)

校方回應開辦否:探求不同方案

本報向科大查詢是否有計劃或考慮成立醫學院,以及有關進度等,校方未正面回應。校方回覆,一向按社會發展及需要,不時提出教研計劃,並與相關持份者聯繫,「探求不同方案的可行性」。

校方續稱,隨着香港人口老齡化,健康護理及醫療服務的需求更形迫切,而健康科技、生物及轉化醫學一直是科大6個重點前沿科學領域之一,早已包括在科大的策略發展計劃(2021至2028)之中,未來會繼續致力推動這方面的發展,以應對及滿足社會當下及未來需求。

相關文章:【醫生人手荒】服務「1至5年」、「11至15年」流失重災 政府擬綁年期留人 公醫協會憂非對症下藥 醫專料不減醫生受訓意欲

醫務衛生局未有回覆

本報亦向醫務衛生局查詢,政府有否就開設醫學院一事與科大商討、是否初步同意做法、目前就醫療人手的規劃及人力推算等,局方截稿前未回覆。

屬非官方的Instagram社交帳戶「香港科技大學討論區」上周發文稱,科大傳聞成立醫學院,未來開辦BSc(Medicine)(醫科學位)主修……結合科大學術及創新,將本港及大灣區醫學教育帶來全新面貌」,又聲稱資訊由教授提及。

據了解,科大校董會成員上月聽取初步發展「醫學院」的簡報,提及科大的定位有別港大中大,未必以培訓醫生為主軸,而是有意聚焦醫療科技,包括製藥;又可與校內不同學院合作推出課程,舉例與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探討人口老化衍生醫療需求、與商學院探討醫療開支等、與工學院研發人工智能(AI)醫療科技,亦可先開設研究式碩士課程,之後才推出一系列新辦的學士課程。

政府消息稱科大未向所有相關部門介紹計劃

政府消息人士稱,科大未向所有相關的政府部門介紹計劃,仍有待了解校方欲開辦傳統培訓醫科生為主的醫學院,抑或推出融合工程、生物科技等的跨學科醫療相關學院,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又稱「醫學院不是說開就開」,所涉金額龐大,有資源方面的考量。

相關文章:【2023職埸預測】10大潛力行業!金融科技、AI、基因檢測前景看俏 新興太空科學、海洋資源管理職位吃香

兩大醫學院需海外招聘教員

現時港大及中大分別設醫學院,兩校醫科收生學額由2013/14學年合共420個,10年間逐步增至下學年(2023/24學年)590個,以紓緩本港醫生短缺問題。醫科生雖增,教學人手卻不斷流失,倘科大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關注本港有否足夠教學人員,稱近日兩大醫學院均須往海外招聘,憂慮科大開辦醫學院後會否從現有兩間醫學院「搶人才」。

港大醫學院長劉澤星日前表示,學院近年招聘困難,需正視填補人手方法,包括親身到英國、澳洲、亞洲城市及內地等招聘人手,盼在2027年前招聘140名專才。

彭鴻昌憂科大「搶人才」 須確保有足夠地方人手安排實習

關注病人權益的彭鴻昌認為,醫學科技發展很重要,例如人工智能影像診斷基因研究等,相信科大若能開辦有關課程必有裨益。但他稱不論是否專注醫學科技,醫學院亦需提供基礎醫學教育,關注本港有否足夠教學人員,而近日兩大醫學院均須往海外招聘人手,憂慮科大開辦醫學院後會否從兩間醫學院「搶人才」。

相關文章:【港大醫學院遇招聘困難。擬海外招人才】過去6年教職員人數跌 難應付督導學生研究需要 未來兩月赴英澳招聘 盼4年聘140專才

彭鴻昌又說,現時兩大醫學院每年約500名醫科生畢業,其後須在公立醫院臨牀實習,若開辦多一間醫學院,須確保醫管局有足夠地方和人手安排實習,否則造成樽頸,或會損害醫療質素。

林哲玄:需時較長 補充人手「遠水」

立法會醫衛界議員林哲玄稱未聞科大擬開醫學院,若校方有此打算,必先準備大量配套,例如設立各專科使用的實驗室,包括解剖,同時招聘人才及找教學醫院合作,課程亦要獲醫委會等審批和認可,「(開醫學院)所需時間比較長,換句話講,不是很快可補充人手的方法,是『遠水』來的」。他建議院校應參考下一份《人力資源推算報告》,了解本港未來醫生需求。

他又認為,要應對本港醫療人手不足需多管齊下,例如醫管局早前赴英國「搶人才」招聘醫生,是可行方法之一,至少20人簽署「有條件聘書」,「相信條數會繼續上(升)」,認為愈來愈多家長送子女出國讀醫,料將來更多人回流從醫。他說私營醫療體系有剩餘人力資源,當局應加強公私營協作,助更快紓緩公營醫療體系人手緊絀情况。

相關文章:【醫管局英國「搶人才」】獲聘醫科專才最快下季抵港 暫半數剛完成實習 擬6月赴澳洲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