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菲律賓人,對我們來說似乎既近又遠。許多香港人對菲律賓人的第一印象,也許都來自照顧無數家庭的菲傭姐姐。但居港13年、作為表演者亦是教育工作者的菲律賓籍Crisel Consunji(姬素孔尚治)告訴我們,菲律賓人遠遠不止這些面目模糊的「他者」印象。從他們有趣的日常生活文化中,我們也許能找到自己文化的一些蹤影。
走進許多藝術家、攝影師進駐的柴灣工業城內的一間工作室,Crisel正忙碌地在化妝間化妝,回覆工作電郵,同時練習樂譜,準備接下來的音樂會演出。她匆忙地把拍攝用的戒指套上手指後,卻脫不下來,急得要身邊攝影師出手協助,卻不忘笑着調侃自己一番。
早前她為香港城市室樂團擔綱演唱《音樂劇之夜》,是繼約10年前在香港迪士尼樂園《米奇金獎音樂劇》擔任主角後,再次回到演唱音樂劇曲目的舞台。Crisel由10歲開始踏上演藝之路,一邊兼顧學業一邊在菲律賓的職業劇團演出;2008年大學政治系碩士畢業後,她獲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短期合約,前來出任音樂劇演員。來到香港後,發現這裏充滿挑戰和節奏快速的環境非常適合她,於是把合約延長又延長,最後更留在香港,落地生根。她於2018年出演電影《淪落人》,更獲得「最佳新演員」獎。
菲人鼓勵孩子表達自我
Crisel認為,她之所以從小對表演產生熱情,跟菲律賓人鼓勵小孩勇於自我表達的文化不無關係。「也許這跟我們曾被西班牙殖民的歷史有關吧,菲律賓人普遍表現力都很豐富(expressive);如果孩子在家裏想唱歌跳舞,以創意的方式表達自己,菲律賓父母通常都會鼓勵他們這樣做。在家庭聚會的時候,叔叔阿姨常常會跟小孩說:『你在爺爺嫲嫲面前唱一首歌吧,然後我就請你吃零食!』」Crisel笑說。有點年紀的香港人或會記得,1960至80年代,不少出色的菲律賓音樂人曾經縱橫香港樂壇,曲風熱情奔放,更為此地貢獻了許多大熱金曲,例如《大地恩情》和《人在旅途灑淚時》,兩者皆由菲律賓裔音樂人奧金寶編曲。
入劇團須保持學業優異
然而,跟不少香港家庭一樣,菲律賓家長雖然鼓勵孩子發揮表演所長,但他們仍視這些為業餘嗜好,學業成績始終排首位。「大家都說香港的教育制度嚴苛,其實菲律賓也是一樣;家長也會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入成績要求嚴格的本地名校。我當初跟父母說想加入劇團的時候,他們批准我加入的前提是,我的學業要維持好成績。所以我當時從早上7時上學到下午4時,放學後匆匆回家吃晚飯、做功課,再從晚上6時排練到10時,每天如是。」Crisel回憶道。她從幼兒園到高中均就讀St.Paul College,原來跟香港銅鑼灣的聖保祿學校一樣,都是由「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創辦,亦令人想起本地的一條龍名校制度。
Crisel坦言,無論在香港還是菲律賓,表演藝術教育絕對值得受更多重視,尤其對小孩的身心發展。「幼兒是對音樂、舞蹈和遊戲有反應的,並不只是對認字用的閃卡有反應。」因此她在表演藝術工作以外,亦開設了一所學前幼兒的創意教育中心,冀能提升家長對幼兒創意教育的重視。
文:鄧捷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