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最新失業率跌0.4個百分點至6.8%,失業人數略減1800至25.98萬,同期就業不足率跌0.2個百分點至3.8%;惟領取失業綜援人數再上升,超過1.9萬宗。餐飲業和零售業的失業率有較明顯改善,分別是13.3%及8.8%,但其他行業失業率普遍仍上升。有學者認為,若繼續靠本地消費支撐經濟,失業率將持續居高不下,對前景不樂觀;工會則擔心,失業率雖有改善,但工人薪金有「時薪化」趨勢,導致打工仔收入大減。
統計處昨公布,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的7.2%,回落至2021年1月至3月的6.8%,同期就業不足率4%跌至3.8%;不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人數,由同26.16萬減少至25.98萬,跌幅不足0.7%,就業不足人數則由15.46萬跌至14.84萬,跌幅約4%。
住宿服務升幅最高 至9.8%
按行業分類,大多數行業失業率持續上升,但升幅略為放緩,其中升幅最大的是住宿服務業,失業率增加0.4個百分點至9.8%。受防疫措施影響最深的行業之一餐飲服務業,失業率則繼續錄得較大跌幅,下跌0.8個百分點至13.3%,就業不足率亦有所改善,下跌1.5個百分點至9%。
鄧家彪:低薪族「時薪化」 收入減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副主任鄧家彪表示,最新公布的失業率仍高企,他稱勞工處去年舉辦招聘會的職位空缺數目,較往年大減逾半,月薪逾1.8萬元的職位亦大減,失業率能否持續下降主要視乎疫情。但他擔心,縱使失業率能繼續改善,仍會以低薪工作為主,甚至是「時薪化」,令打工仔收入減少。
鄧家彪又稱,疫情下食肆註冊數目未見大幅減少,甚至有不少新食肆,惟當中很多是小型食肆,能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不多,不少低技術的餐飲業工人需轉行,大部分是清潔工。
學者:經濟靠消費支撐 前景不樂觀
中大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對失業率回落感意外,但對前景並不樂觀。他認為疫情仍有不穩定因素,例如變種病毒、群組爆發等,令本港經濟仍需靠本地消費支撐,促使經濟陷入樽頸,失業率亦居高不下。
李兆波說,餐飲業失業率雖有改善,但相關防疫措施會不時變化,而且大型宴會仍未獲放寬舉行,他擔心若疫情突然惡化,失業率會再次飈升。
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表示,不同行業復蘇步伐不一,加上訪港旅遊業仍低迷,勞工市場短期內或仍會面對挑戰,但若本地疫情持續受控,面向消費者的經濟行業的經營環境將可改善,應有助紓緩勞工市場的壓力。
失業綜援個案按月升0.4%
另外,社會福利署公布今年3月領取綜援個案較2月下跌763宗,總數逾22.3萬宗,按月下跌0.3%;但領取失業綜援個案上升至19,810宗,按月上升0.4%,與去年1月疫情爆發初期比較更增加57.4%。今年1至3月申請失業綜援個案則有856宗,較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下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