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口罩令取消|社交距離措施終結 港產口罩廠零經驗變高質 推多元業務變陣求生

【明報專訊】抗疫3年,本港所有社交距離措施今(3月1日)起終告結束。特首李家超昨日公布,今日起全面撤銷「口罩令」,市民身處室內戶外及公共交通工具均毋須再強制戴口罩。新冠疫情之初本港一罩難求,後來多家本地口罩廠成立,口罩短缺問題得以解決。維持逾兩年半的口罩令即日起取消,香港口罩及防疫設備協會主席胡翠婷向本報稱,業界去年已有心理準備終有一天會撤罩,多家口罩商已推出多元產品維持業務,形容本港廠商由「零經驗」開始,至今品質達國際水平,「希望(政府)不要浪費了這個產業」,冀公營機構採購口罩時加入「本地生產」要求,助業界長遠發展。至於零售,昨有口罩店貼上「租約期滿」告示,稱憂滯銷上月已減少入貨。

政府昨日宣布今日起全面撤銷口罩令,有口罩專賣店擔心貨品滯銷,推出「多買多送」優惠,吸引不少市民光顧。(賴俊傑攝)
政府昨日宣布今日起全面撤銷口罩令,有口罩專賣店擔心貨品滯銷,推出「多買多送」優惠,吸引不少市民光顧。(賴俊傑攝)

高峰期約200家口罩生產廠 現餘20多家

根據香港口罩及防疫設備協會統計,本港2020年疫情之初,高峰時期有約200家口罩生產廠,2021年起剩約50家,現餘20多家仍在營運。

主席胡翠婷稱,因應市民仍有防護意識,市面不會一下子全面不戴口罩,通關後亦有內地客特意來買香港口罩,但預期需求會慢慢消減,零售量逐步下跌。她稱,大部分現存本地口罩廠同時有其他業務及產品,部分已成為海外地區醫療機構供應商,可持續運作,當中10多間口罩廠未來3至5年會繼續營運。

歷時959日的口罩令步入歷史,特首李家超(左)昨宣布考慮到新冠疫情整體風險可控,今日起全面撤銷口罩令。右為醫衛局長盧寵茂。(賴俊傑攝)
歷時959日的口罩令步入歷史,特首李家超(左)昨宣布考慮到新冠疫情整體風險可控,今日起全面撤銷口罩令。右為醫衛局長盧寵茂。(賴俊傑攝)

相關文章:【本地口罩】港高峰百間口罩廠 現餘20多家 業界開發醫療級產品 拓內地及海外市場 盼加強科研發展

倡公營機構購口罩增「香港製造」要求

胡翠婷回顧本地口罩廠商於疫情之初,從「零經驗」投資數百萬、甚至千萬元資金在港設生產線,現時多家廠商口罩已達國際水平,款式由最初只生產普通藍白綠醫療平面口罩,到後來有不同圖案、甚至與主題公園及卡通品牌合作,形容「本港帶起印花口罩潮流」。她期望政府或公立醫院等機構可在招標條件加入「香港製造」,令本地產業得以維持。

在銅鑼灣和旺角,昨有不少口罩專賣店促銷,其中一間貼上「租約期滿 買一送一」告示。職員琪琪表示,因擔心撤令後貨品滯銷,上月起已推出優惠及減少入貨,暫時生意未受影響,「始終一開始大家都不太敢除口罩」,但預料一段時間後,生意額會跌約三成,部分分店已轉型售賣首飾。藥房負責人王先生稱,上月已開始減少口罩入貨,由高峰期約10至20箱,減至現時5至6箱。

昨日是最後一天須強制戴口罩外出,歷時959天的口罩令今日起全面撤銷,日後市民和遊客在街上終可「合法」除罩合照。(李紹昌攝)
昨日是最後一天須強制戴口罩外出,歷時959天的口罩令今日起全面撤銷,日後市民和遊客在街上終可「合法」除罩合照。(李紹昌攝)

相關文章:【大灣區。疫後商機調查】疫後拓大灣區市場 港商面對3大挑戰 品牌聲譽及善銷外國貨仍是獨特優勢

環團估算港至今耗86億口罩 促推回收

環團「綠領行動」推算,疫情以來本港耗用逾86億個即棄口罩,憂慮撤令後大量口罩將被棄置,釀成生態災難,敦促政府推動廢棄口罩回收及循環再造,認為本港有條件仿效外國回收口罩,例如英國多間醫院以高溫消毒口罩,再造成塑膠家具。該會又建議將口罩納入「醫療廢物」類別,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