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外科手術自動化】中大港大研軟體機械人 實時MRI圖像導航 精準滅殺腫瘤

【明報專訊】中大及港大花近5年時間,共同研發首套「軟體機械人系統」,利用實時磁力共振圖像導航,操控激光投射,經口腔消融頭頸癌腫瘤,讓醫生準確監測腫瘤的位置及溫度,提升手術準繩度及安全性,有助患者康復及減復發風險,有關研究已在國際科學期刊《Science Robitics》發表。研究團隊表示,系統為實現外科手術自動化踏出第一步,冀兩年內展開動物測試,5至10年內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正式用於人體手術。

 

中大及港大成功研發磁力共振圖像導航手術機械人系統,經口腔準確利用激光消融頭頸癌腫瘤。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陳英權(中)稱,系統有助醫生準確監測腫瘤的位置及溫度,提升手術準繩及安全。(林靄怡攝)

 

實時MRI圖像導航 手術室外操控激光 誤差小

頭頸癌即口腔、咽喉、鼻咽及鼻腔等部位的癌症,是全球第七位最常見癌症。傳統頭頸癌微創手術依賴金屬製器具、配合顯微鏡深入患者咽喉,團隊研發塑料製手術機械人系統,較柔軟及靈活,並配備磁力共振系統,患者佩戴設有追蹤器的口腔固定器,引導激光光纖深入口腔,配合能轉向的液壓軟體機械,方便醫生在磁力共振手術室外操控激光路徑,再以激光熱力殺死腫瘤組織,平均誤差小於200微米。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陳英權稱,醫生過往依賴術前磁力共振掃描造影掌握腫瘤的位置,咽喉通道因狹小曲折,顯微鏡難準確觀察腫瘤,有些腫瘤處於口腔黏膜下,醫生靠伸手摸索,影響消融準繩。實時磁力共振系統讓醫生監測腫瘤,有助準確投射激光,減低未完全清除腫瘤的復發風險,亦避免觸及其他健康的組織。陳認為,系統有助減輕醫生施術的壓力,經驗較淺的醫生均能駕馭,長遠可惠及更多患者接受手術。

 

中大及港大研究團隊研發「軟體機械人系統」,醫生能在磁力共振手術室外操控激光路徑,再以激光的熱力殺死腫瘤組織,平均誤差小於200微米。(林靄怡攝)

 

系統助提升頭頸癌手術準繩度 減輕醫生壓力 可惠及更多患者接受手術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牀導師陳寶玲醫生則表示,部分患者因未能張大口腔或舌頭腫大,只能選擇動刀,對身體的創傷較大。港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郭嘉威說,本港醫院暫未有磁力共振手術室,加上系統需在不同地區做測試,擬在內地磁力共振手術室測試系統;亦擬縮小系統的體積,助伸入鼻腔等更狹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