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老師收到護士的電話,請她到病房教學生,(因為)這可能是他最後一堂課……」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下稱「醫院學校」)副校長龍婉玲憶述同事趕到兒科隔離病房為病危學生上課,「老師雖然當刻很悲傷、很不開心,但都很專業、認真地站在家長旁邊,和小朋友上完其生命的最後一堂課」。醫院學校為在公立醫院留院3天或以上的中小學生提供教學,幫助他們銜接原校。龍婉玲說因學生出院或離世,學生流動性高,「短的可能上數堂便出院……最長的是同學離開人世那刻都是我們的學生」。教育局本學年起將優化醫院學校的高中教育服務,包括提升每班教師至2.1名及增加津貼等,預計每年額外總開支約400萬元。
生離死別成教師日常 願與家長學生同行
龍婉玲在醫院學校服務多年,生離死別是她和教師的日常,「會看到學生離世和很近距離看到……你就在牀邊,家長真的會和我們聊天」。她說,曾有同事收到家長來電,稱就讀初小的學生已離世,想老師幫忙找小朋友生前最愛看的繪本《胖國王》和《瘦皇后》。可是,繪本已絕版,老師便將學校的繪本送給家長,以陪伴小朋友走最後一程。
龍說,在醫院學校工作,除了要對學生離世有充足心理準備,亦要有和家長、小朋友同行的心,保持積極、正面,「老師非常願意在同學、家長心靈很需要安慰的時候,給予安慰」。
相關文章:【醫護故事。傑出員工獎得主】資深醫護自學建築設計改造醫院環境 為病童送暖
重視與原校協作 減同學適應困難
醫院學校是資助特殊學校,在19間公立醫院設26個教學服務單位,並提供家居教學,為留院3天或以上的中小學生提供個人、小組或牀邊教學服務。該校主任尹慧琪說,醫院學校重視與學生的原校協作,會在入學、中段和出院時與學校聯絡,以便銜接學習,減低同學回原校的適應困難。
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周俊廷是醫院學校的學生。因為骨髓內的幹細胞受損,周的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數量不斷下跌,一度入住兒童醫院深切治療部。由於要接受化療等,周俊廷經常感疲倦,不能應付主流學校的課堂,亦擔心受感染及多碰撞,2019年底由澳洲返港醫病後便入讀醫院學校,修讀中學文憑試課程,選修藝術及生物。
相關文章:DSE放榜。不一樣的考生丨下肢痙攣飛魚憑樂天性格闖關 擬報讀專上課程 以社工為目標服務醫院病童
學生指若沒醫院學校 或失求學動力
疫情持續兩年多,公立醫院忙於應付,病房亦隨時要改為接收新冠患者。龍婉玲說老師都要隨時變陣,安排實體課及網課。周俊廷住院期間正值疫情,需以一對一網上教學。雖然缺少了群體生活,醫院學校亦為周安排另類學習體驗,例如藝術信箱,讓他和主流學校學生交流,以畫會友;老師亦鼓勵他創作,讓他參加不同活動,設計出與香港地標、大自然相關的作品。
現年18歲的周俊廷希望入讀兆基創意書院,正了解該校課程。他說若沒有入讀醫院學校,應該不會想上學,「我這麼久沒有接觸學校,不想由初中讀上去,或又要花好多時間。在主流學校又怕跟不上,便會失去動力做其他事,創作都不會再做」。
本學年起增人手編制及營運開支等津貼
教育局本學年起增加醫院學校的人手編制和資源,包括高中每班教師人手編制由1.5名提升至2.1名、增加3個高級學位教席及1個教師助理職位,另擴大營運開支等津貼。
被問到優化措施是否為了挽留人手,教育局特殊教育分部高級教育主任黃婉燕說是盼提升教育質素,「一切都是為教育、為小朋友」。
相關文章:【改善幼兒院舍人手比例】倡提升幼兒工作員比例至1:4.5 引入專業支援 增社工護士人手 增設臨牀心理學家及幼兒照顧助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