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News

【醫護故事】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關閉 主管醫生雖感觸「但係好事嚟」 累積經驗為日後需要作準備

【明報專訊】抗疫3年,隨着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本月1日關閉,去年2月8日啟用的竹篙灣醫療站亦於同日完成歷史任務。與醫療站一同奮鬥了386天的醫管局社區隔離設施主管醫生黎靖匡憶述,看着竹篙灣掛起門鎖一刻,難免感觸失落,「但係好事嚟」。他說,是次經驗讓他掌握啟動醫療站流程,例如設置電腦設備及安排人手等,稱有信心日後能在48小時內啟動醫療站。他又認為,醫療站採用的遙距醫療若能在門診服務使用,可減輕醫院的輪候時間。

醫管局社區隔離設施主管醫生黎靖匡(中)憶述,看着竹篙灣掛起門鎖一刻,難免感觸,「但係好事嚟」。左為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醫療站負責醫生梁燕儀,右為醫療站護士郭超能。(黃廸暉攝)
醫管局社區隔離設施主管醫生黎靖匡(中)憶述,看着竹篙灣掛起門鎖一刻,難免感觸,「但係好事嚟」。左為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醫療站負責醫生梁燕儀,右為醫療站護士郭超能。(黃廸暉攝)

高峰期有逾20名醫生、80名護士等駐守

醫療站啟用以來共收到約33.8萬次入住竹篙灣患者的電話熱線查詢,提供約9.4萬次遙距診症及約10.2萬次外展服務,高峰期有逾20名醫生、80名護士及40名文職人員駐守。

黎靖匡稱,醫療站成立初期不少醫護都感壓力,加上當時新冠重症比例高,有小量同事因擔心安全而退出,但隨着對疫症的認識增多,加上醫療站為隔離者設遙距醫療服務,其後再無同事退出。他說自己最初也有猶疑,太太亦擔心其安全,但他希望為香港出一分力,決定「頂埋佢」。

相關文章:【醫護故事】兒科助理亞博照顧染疫老友記 邊𧨾邊陪復元

醫站醫生從無退念 「醫生都崩潰病人怎辦?」

有市民曾笑稱竹篙灣隔離設施為「糟糕灣」,黎稱初期工序未算流暢,加上有大量確診者入住,導致有市民延誤離營,但經過與民安隊等不同部門協作及分工,入營及離營等流程得以改善,反而獲市民讚賞。

他續稱,今年1月底撤銷隔離令後,不少市民自願到竹篙灣隔離,可見後期市民已改觀。同樣伴隨醫療站成立至停運的醫療站負責醫生梁燕儀稱,初時擔心自己會帶病毒回家感染家人,故會獨自進餐,「試過兩個月自己食飯」。家裏亦分潔淨區及污染區,每次回家會脫下外套及放下手袋,沿路不觸摸任何東西直接入洗手間,其母同時用1:99稀釋漂白水清潔地面。被問及曾否有一刻打算退出,她說「冇諗咁多」,稱如果連醫生都崩潰,「那些病人怎麼辦呢?」

相關文章:【醫護故事。義務醫生】公營醫院醫生請假赴意人道救援 登救援船義助近400難民 無悔染疫 深深感受幫人不需要特別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