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區政府推出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其中航空業配額上限為6300人。運輸及物流局於本月14日公布,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首輪申請的審批工作已完成,有28間公司共2841個配額獲批,佔計劃配額上限的45%。獲批配額最多的工種為地勤人員,批出719個配額,其次是機坪服務員和飛機維修技工。有少數申請則因不符合計劃基本要求而未能全數獲批。香港航空公司服務商協會主席劉敏儀昨稱,預計外勞會分階段到港,首批或10至11月抵達,接受一兩個月培訓後趕及聖誕時段上班。
地勤人員成獲批配額最多工種 佔719個配額
計劃首輪申請期為今年7月17日至30日,有29間合資格公司申請共2889個輸入勞工配額,涵蓋計劃下10個工種,再經運輸及物流局、勞工處和機管局代表組成的跨部門聯絡小組審批。
運輸及物流局於本月14日公布,有28間公司共2841個配額獲批,獲批配額最多的工種為地勤人員,佔719個配額,其次是機坪服務員及飛機維修技工或技術員,分別獲批445個和390個。最少為獲批30個配額的飛機拖車司機。
相關文章:【輸入外勞】機管局料首批外勞最快10月抵港 將提供一至兩個月培訓 冀補充聖誕高峰期人手
少數申請不符基本要求被拒
運輸及物流局指出,有少數申請不符合其中一項計劃基本要求而未能全數獲批,基本要求包括擬申請的配額數目必須合乎全職本地員工與輸入勞工比例要求、申請人必須曾就申請配額的職位於本地招聘等。另外,有一宗申請因擬提供的工資低於該工種的工資中位數而未獲批准。
運輸及物流局發言人表示,期望輸入勞工盡快到港接受培訓及投入工作,以紓緩航空業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並支持行業持續復蘇,當局和機管局會繼續就計劃相關事宜聽取小組意見,密切監察實施,當局會適時公布計劃下第二輪申請詳情。
相關文章:航空業再起飛 HAS地勤服務 聘旅客服務主任 待客前線時刻考應變
業界指首輪申請試水溫 理順流程續輸勞
劉敏儀昨日分別在港台及商台節目受訪,她預計外勞會分階段到港,首批或10至11月抵達,接受一兩個月培訓後趕及聖誕時段上班。她表示,相信不少公司是透過第一輪申請「試水溫」,理順流程後會在下一輪繼續申請輸入勞工,又形容在人手短缺及機場發展三跑下需繼續聘請外勞,外勞屬「不可或缺」的補充人手方法。
她稱,相信不同公司未來一兩周會陸續與內地招聘機構落實程序,內地機構服務範圍和收費「五花八門」,業界仍在選擇哪間較合適,因來港培訓亦需時,故估計將分階段安排外勞來港。至於地勤人員獲批配額最多,劉認為反映該工種人力需求大,在「大灣區青年航空業實習計劃」下業界已有培訓內地地勤學員經驗,料不同公司因而較安心申請外勞地勤。
僱主憂跨境通勤礙編制 供住宿憂租貴
劉提到,外勞大多來自珠海等大灣區城市,可能安排即日來回上班,但員工自行搭金巴還是提供專車則仍在檢視。她指即日來回雖可節省住宿費,但僱主亦擔心來往兩地通勤時間長會影響人手編制,故亦檢視在東涌、屯門等地提供住宿,惟本地租金昂貴。劉又稱,公司須按年資4年以內員工的工資中位數聘用外勞,一些本地新入職員工工資或未到中位數,故相信有公司可能因而要調整薪酬架構,本地勞工或獲上調工資。
另外,工聯會權益委員會日前與澳門工聯會就輸入外勞問題交流,引述澳門統計數據稱,澳門去年外勞佔整體就業人口四成,外勞過量令本地工工資待遇明顯受壓,例如飲食及酒店業和建造業於2018年至去年間的工資中位數升幅,均遠低於通脹。工聯會建議香港參考澳門做法,設輸入外勞煞停機制,在人手過剩或經濟下行時優先解僱外勞。
相關文章:【航空業。招賢納士】國泰藉輸才計劃吸千名人手 成功招聘300個機師 員工料獲派4星期花紅 機組人員協會指機師薪酬大減
小巴客車申輸入1600司機
至於公共小巴或客車行業方面,運輸及物流局稱收到118名客運營業證持證人、共輸入1601名司機的申請。本地客車有32宗申請共689個司機;公共小巴有68宗申請共547個司機;跨境直通巴士則有18宗申請共365個司機,局方預計審批工作9月下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