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人以為《明報》編輯部的電子平台組只處理即時稿件,事實卻是文字、圖片以外,採訪、攝錄、剪輯、製圖、審校等也是工作的範疇,工作上既要兼顧多媒體(multimedia)元素,多媒體記者更需擁有一職多能(multitasking)的特質。
文:葉明傑
即時新聞包含圖文影片等
一職多能不是一蹴而就,像摸着石頭過河,一步一步走來。那些年,初接觸即時新聞,講求的是如何以精簡文字突出新聞重點,100多200字配一至兩張相片即成,後來讀者漸漸有要求,對聲畫內容尤其喜愛,一篇即時新聞內容最好附以影片、資訊圖、重點推介等。
以聲畫呈現第一身反應
以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開幕為例,電子平台組於2021年11月派出兩名多媒體記者從外到內「全天候」採訪報道,透過影片實測由港鐵九龍站行至M+的路程及時間、以「4分鐘帶你遊M+」片段讓讀者率先觀賞M+展品精髓,開幕當日在現場向市民「扑咪」,透過聲畫呈現入場者第一身反應,連周邊西九文化區的打卡位及美食推介也蒐羅其中,發揮多功能記者特質,影片、圖片、文字一手包辦!
相關文章:港隊亞運代表結束職業生涯 轉職自由身記者 走訪30個夕陽行業 寫書記錄舊香港文化
搖身變成「萬能設計師」
聲畫視像以外,製作資訊圖對電子平台組也是一大考驗,畢竟記者非設計出身,版面、配色並非所長,幸好坊間有不少線上設計平台,提供各種範本設計供參考,讓多媒體記者搖身變成「萬能設計師」時的好幫手。
至於製圖內容,「簡而精」依然是金科玉律,就如早陣子特首選舉,多媒體記者就嘗試將投票制度以資訊圖呈現,說明當選門檻的機制,美觀易讀易明。
身分常切換 新聞觸覺不變
今時今日的多媒體記者,角色、身分常切換,只是萬變不離其宗是新聞的判斷,哪怕是一篇文、一張圖、一段片,作為新聞工作者,新聞觸覺最重要。
(《明報》63周年)